...只有圓滿了這七個,開悟之前的兩個道位就圓滿了。....
首先我們一心合掌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真佛宗傳承祖師、壇城諸佛菩薩、護法金剛、護法龍天、護法神眾。釋蓮萊上師、蓮為法師、蓮建法師、蓮道法師、蓮協法師、蓮徽法師、全根法師,還有歲程助教,還有雷藏寺(新加坡)的 Anna 主席,還有我們的圓學堂主,還有各位同門善信大德,大家晚安!
我是蓮鳴上師,我本身是香港人,所以我的國語是有一點的廣東腔,如果你聽不懂我講的話的時候可以講一講,我可以找個翻譯(眾笑)。這裡有多少個人是可以講廣東話的,可以舉一舉手?(笑),應該說聽得懂廣東話的,可以舉一舉手?(全場舉手)哇﹐阿彌陀佛(笑)!阿彌陀佛。。。其實哦。。。其實(笑)。。。還是要講華語啦(眾笑)還是講華語啦!因為我的這個華語,自從我十一歲移民去加拿大之後是沒有再念中文,所以我的中文程度是小學還沒有畢業,所以這個華語上如果大家聽起來有一點怪怪的,這個是。。。阿彌陀佛啦!(笑)
那這一次來新加坡呢,其實一開始是這個蓮萊上師的因緣,記得那個時候,我在西雅圖受訓的時候,跟蓮萊上師是比較 close的,所以那個時候蓮萊上師就邀請我去新加坡,然後我就一口答應了,就是這個因緣所以我來到了這裡,其實除了蓮萊上師之外,很多新加坡的師兄姐,對我這一次來新加坡的因緣也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還是要很感謝他們的。
這一次在還沒有來新加坡之前的幾天,就做了一個夢,在夢裡面呢就看到根本上師在密苑裡面走過來,然後我見到根本上師就馬上頂禮,那頂禮完了之後師尊就問我: “蓮鳴,你什麼時侯去新加坡?”然後我跟師尊說:“我十月一號晚就去新加坡。”到的時候是十月三號了。師尊就說:“十月一號,好,知道了。”這個意思就是說師尊對這一次新加坡的行程,師尊是已經加持了,這是很殊勝的。(眾鼓掌)
那這一次還沒有來這個雷藏寺(新加坡)的時候呢,他們雷藏寺就給了我今天的這個講題,就是今天開示的內容,今天開示的講題是《開悟的因緣》。那開悟的因緣呢,剛才我在跟他們吃飯的時候有聊過,就是說,你是說我的因緣呢?還是說所有同門,就是說一般來說開悟的因緣是什麼呢?那這個助教他們就很客氣的說,就是我自己要怎麼講就怎麼講(笑)。其實是這樣,如果這個佛法要講起來,可以講得很深,很深的,但是,如果佛法要簡單的講,也是可以很簡單的就把整個佛法就講出來。一般簡單的來講,可以把你自己的貪、嗔、痴消除的,這個就是佛法,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就好像用天台宗的大小止觀,或者是用律、用戒律、或者是用唯識,總之你用任何方法可以把你自己的貪、嗔、痴轉化掉,這個就是佛法,所以說啊,從不同的途徑裡面出現了好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把你自己的貪、嗔、痴去轉化掉,所以不同的宗派就慢慢的出現,而密教就是其中的一個宗派。
其實這個開悟的因緣啊,彌勒菩薩有分開五個次第,第一個是資糧道,第二個就是加行道,第三個就是見道,第四個就是修道,第五個是究竟道。那這個在明心見性,在這五個次第裡面所屬于的是“見道位”就是中間第三個,第三個之後的這個就是“修道”,“修道”之後的就是“究竟道”。那很多同門,好像剛才助教有跟我談過,就是說很多時候,很多同門看很多的公案,他們看得不太懂,或者是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好好的看,其實哦,這個就是因為開悟,這個見道位之前的二個次第還沒有做好,就是因為之前的沒有做好,所以“見道位”沒有辦法可以做得到,只要前面的兩個做到了,之後那個就比較容易,問題是在這裡。
那很多同門是沒有很了解什麼叫做“加行道”,什麼叫做“資糧道”,所以今天呢,就是跟大家談一談這個“加行道”跟“資糧道”,只有明白了這兩個道,之後如實的去做,圓滿了這個之後就很容易到這個“見道位”。記得在這個六祖壇經裡面,六祖慧能曾經講過一句說話,他說他有今天的開悟,是因為他前世供養了無量的佛,還有做了很多的善事,善法經常的去做,還有無量的供養,因為這個因緣才有他今天的悟道。
所以我們會知道什麼叫做資糧,資糧其實就是:財、侶、法、地。財就是錢,侶就是伴侶,就好像是你的配偶啊,可以這樣講啦,如果你的家人很反對你拜佛,在修行上來講其實是很困難的,對不對?如果你的家人反對你拜佛的話,要好好的做一壇護摩是很難的,或者是好好的念經持咒,也是很困難的,所以你的伴侶在你修行裡面算是一個資糧,你沒有一個很好的佛法的伴侶,也就是你的資糧還沒很俱足。第三個就是法,財、侶、法、地的法,法就是說你有一個真正明心見性的師父作為你的善知識,我們今天很幸運,我們的根本上師真的是一尊佛!我們的根本上師是真正的一位開悟者,還有他是有成就的一尊佛!(眾鼓掌)有這樣的因緣底下,他所傳下來的法,只要我們按照他的法去修行,很容易的可以得到傳承的加持力跟證量。
師尊所傳下來的法裡面是有了義的,也有不了義的,但是,只要你懂得了義的法,不管你是了義的法或者是不了義的法,通通都是了義的法!好像說,很多人說這個財神法,財神法就是求財,那求財為什麼可以變成了義法呢?這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真正的財,如果他們明白了真正的財,就不會說財神法不是了義法。在這個《法句經》裡面有講過,佛子成佛道有七聖財,七個殊聖的財,我們佛子要求的就是這七聖財,只要你圓滿了這個七聖財,你的加行道跟你的資糧道就可以圓滿。所以今天就是談一談這個七聖財,這個七聖財呢在這個經典裡面,有三部經講過,一個就是《寶積經》,還有《法句經》也有講過,第三個就是這個《報恩經》。這三個經典裡面所講的七聖財不太一樣,但是裡面只有一兩個是不太一樣,其他的都是一樣的。
其實啊,這個七聖財是什麼呢?第一個就是相信的“信”,信就是完全相信的信;第二個就是“聞”,聽聞、多聞的聞,聽聞佛法的聞;第三個就是“精進”;第四個就是“戒”,持戒、戒律的戒;第五個就是“慚愧”;第六個就是“佈施”;第七個就是“定慧”。其實這七個裡面已經包含了所有的資糧道跟所有的加行道,只有圓滿了這七個,開悟之前的兩個道位就圓滿了。第一個是“信”,相信的信,《華嚴經》有講過一句說話,就是“信為一切道源功德母”,就是一切佛法的母親,是以這個“信”為首。如果你對我們的根本上師沒有一個“相信”,你修他的法,你不會有成就的,是不是?我們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是佛,我們所得到的加持就是佛的加持;我們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是菩薩,我們得到的就是菩薩的加持;我們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是凡夫,我們就得到凡夫的加持,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所以我們是要以一個“淨信”來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就是清淨、完全相信的一個清淨的信,來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這個是密教或者是一切佛法裡面,第一最重要的事。第一個,是完全相信你的根本傳承上師,相信他是一個開悟者,相信他是佛,相信他可以帶領你來成佛,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事。
那第二個是多聞的聞,一般來講多聞是很重要。在這個人生裡面,一般來說分開三個時期,三個時段。第一個時段就是你年輕的時候,就是說三十歲以下的,三十歲以下的時候我們以多聞為主,多聞什麼?多聞佛法。比方說三十七道品,十八法界,十二因緣,四聖諦等等的基本佛法的理論,我們要懂。為什麼我們要懂?因為當我們把這個的基本理論懂了之後,才可以好好的把它實踐出來,如果我們沒有把基本的理論弄好,我們很困難的可以把它表現出來,打個很簡單的比喻,我們說要證明這個“空”,然後我們就從十八界裡面入手,但是十八界是什麼呢?很多人可以講,六根六塵六識加起來就是十八界,但是當你了解了六根六塵六識之後,你有沒有真正的去体會它?每一個去体會它?當你真真正正的在十八界每一個界裡面去体會它之後,你會覺得你所學的已經不再是理論,而且你真的可以從這十八界裡面体會出裡面的空性,這個就是從理論裡面變成一個真正屬于你自己所實修的東西。
好像這個十二因緣,這個明天會講這個十二因緣,很多人對這個十二因緣很了解,但是這個十二因緣的重點在哪裡?為什麼我們懂得“無生”的道理,還是被這個生死所綁?這是因為我們的“力”還沒有足,好像助教所講的,文殊菩薩所講的“其力未充”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個“力”還沒有真正做到,我們只是知道而已,而不是真正懂,所以做出來的時候就有問題。所以在我們三十歲以下的時候,我們要多聞;三十歲到五十歲的時候是實修,就是要把你所知道的佛法真正的把它做出來,好像說這個內火,好像說這個寶瓶氣,好像說這個內法,好像說這個本尊法、金剛法,真正的把它做出來,禪宗的話真正的去參禪,真正的去看公案,把這個看話頭的,去真正的做出來,不要只是在文字道理上去看,真正的把它放在自己的意識裡面去參、去悟!還有真正去做出來,這個就是三十歲到五十歲裡面實修的時候。而這個五十歲之後呢,就是修往生的時候,所以這個一生裡面,其實,它的基本是在頭三十歲的這個多聞時期,這個多聞的時期決定了你之後要走的路。如果前面沒有做好,那怎麼辦呢?前面沒有做好,你就好好的按著根本上師所教的去修,好好的修本尊法,直至這個本尊顯現跟你完全合一,當你有了這個可以了生死的把握之後,就可以往生西方极樂世界繼續的修。
所以要怎麼可以脫离這個生死輪回?這個明天會講這個十二因緣,當明白了這個十二因緣之後,就可以知道這個生死流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這個生死流轉明白了,十二因緣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十二緣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十二流轉生死圖”,就是說你的生死究竟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你明明知道沒有生,也沒有死,明明知道這個無生的道理,知道了卻做不到?為什麼?這裡在這個十二因緣裡面有講到,所以明天把這個十二因緣講了出來之後呢,明白了這個道理,把這個生死輪回有了一個把握了,就是把它可以解決掉了,之後就好好的用剩下來的時間來修這個大乘的佛法,所以佛陀一開始傳佛法的時候,是以傳小乘為主。小乘為什麼叫做二乘佛法?是因為小乘裡面有兩個“乘”,一個是緣覺乘,一個是聲聞乘,兩個加起來就是二乘,這兩個都是小乘。這個小乘佛法,一開始把你的生死問題解決掉了,之後再慢慢講大乘佛法給你聽,當你生死問題沒有了,之後你才可以慢慢修大乘的佛法,要不然,你的生死問題還沒有解決,你還有什麼這個心情來學其他的佛法?所以當他們把他們的生死問題解決了,他們知道,咦?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個佛法真的可以行得通,這個時候他們才會來學其他大乘的佛法,還有金剛乘的佛法,所以這個明天在這個獅城雷藏寺裡面會講這個十二因緣。
那現在這個聽聞是很重要,所以佛有講過一句說話:以聞、思、修而進入三摩地。以多聞,思維去体會他,還有以實修而進入三摩地。如果沒有多聞,你沒有辦法整体的去思維,沒有思維你沒有辦法去實修,沒有辦法實修就沒有辦法進入三摩地,所以所有的這個,都從多聞開始做起。其實真正要懂得的佛法其實並不需要很多,懂得最基本的幾個就夠了。最基本的幾個有什麼呢?比方說,十二因緣很重要,十八界很重要,三十七道品很重要,五戒、十戒很重要。
那之後是這個精進,這個精進跟實修,在這個在西雅圖的時候有講過,其實這個精進啊,是分開兩個的,精進有我們所講的這個身体上的精進,那什麼叫做身体上的精進呢?比方說,我們在不斷的持咒,不斷的做大禮拜,就是一個以數量為精進的一個方法,就是以你自己的數量,我做了108遍的大禮拜,我做了十万遍的師尊心咒,每天坐多少壇﹐等等﹐以數量來衡量你自己是不是精進,這個是以數量來表現精進的一個方法。第二個是以心來表現,只要你心不放逸的去做好每一件事,你要時常觀照自己的念頭,你每一個念頭都要是清淨的,你每一個念頭都是沒有貪、沒有嗔、沒有痴,這個時候你就是精進,只要你把你自己的念頭管好。所以在這個禪宗裡面有一句說話講得很好,叫做守口如瓶,護意如城,守護你自己的意念好像你的城門一樣,你知道以前的城門有很多官兵在那裡守護住,守護我們的意念好像我們的城池一樣,守護我們的口不要造口業,好像瓶一樣的蓋住不要說不好的說話。所以這兩個,就是這裡所講的精進,身精進跟心精進。
那第四個就是戒律,戒律其實講起來是這個樣子,在這個之後其中一個法會裡面會講一點的關于這個律宗的東西,所以現在是很簡單的在這裡帶過。戒律有分開五戒,八關齋戒還有十戒,一般講起來的就是有殺、盜、淫、妄、酒,前面四個是實戒,第五個我們叫做遮戒,或者是我們所講的虛戒,為什麼最後一個是虛戒呢?因為你喝了酒就會犯之前四個!(笑)所以殺、盜、淫、妄是實在的犯了戒,而喝酒後會犯之前的四個,所以是虛戒,這就是所謂的五戒,我們修行人不可以犯五戒的。那之後呢有所謂的不可以睡在高廣之床,不可以睡在高廣的床上面,因為比較奢侈豪華的會增長你自己的懶惰及貪圖的心態。另外一個就是不可以著香華鬟,就是不可以化很濃的妝啊,這個穿金戴銀啦。還有一個就是不可以去歌舞場所,我知道附近很出名的(眾笑),師尊也有跟我說過(笑)一條很出名的街道裡面,三個很出名的雷藏寺就在這裡,嗯,現在談佛法,現在談佛法!(眾笑)自己不可以去歌舞,也不可以去歌舞的場所,這個是三個,還有一個就是非時食,就是以前所講的過午不吃。這裡總共有九個,這九個就是我們所講的八關齋戒,其實八關齋戒是九條戒。八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八,關是關門的關,就是說你要把你的心從這九個可以把你犯戒的地方去封閉了,就是不要做這九個不好的事,關就是把它關閉,齋就是剛才所講的非時吃,戒就是戒律,就是毗尼。那最後一個戒律呢就是手不碰錢,好像師尊講過,我們手不碰錢,我們手碰紅色的包包!(眾笑)所以就是手不碰錢戒!對于這一條戒律在以前的佛教是有很大的爭論,因為在釋迦摩尼佛時代過了之後,總共有六次的佛經的結集,就是把佛經統一起來,第一次的結集是在釋迦摩尼佛涅盤之後,之後的每一次,相隔了好多年,甚至是幾百年的也有。所以說很多人對這一條手不碰錢的戒律是有所保留的,這我們真佛宗就是手碰紅色的包包哦(笑),那加起來就是十戒,只要我們不犯這十個戒律,我們就是所謂的行十善,就是這十個!只要你不做十惡,就是在做十善。
那之後第五個就是慚愧,那什麼叫做慚愧呢?“慚愧“是兩個東西,一個是慚,一個是愧。慚就是說我知錯了,我以前從我今天以前所做的事,我以前犯過殺、盜、淫、妄、酒的所有事,除了所有善事之外,所有都做的,無惡不做的,我都知道錯了,這個就是慚。之後不要再犯,以後不要再做惡事,這個就是愧。一個慚就是我知錯了,愧就是我之後不會再做。在我們所有人裡面,只要你是人,沒有一個人在這一輩子裡面沒有做錯一件事的,一定有的,不管是大事小事一定會做錯事,不管是你不小心的殺了一個生命,好像螻蟻啊,蒼蠅啊什麼的,不小心犯了戒,不小心做錯事,怎麼辦呢?在這個《梁皇寶忏》裡面有講過,只要真心忏悔,沒有一個罪是不會滅的,只要你真誠的從你內心裡面去忏悔,而且盡量的以後不再犯,沒有一個罪是不會滅的。只要佛菩薩可以感覺到你的真誠,你所有的罪也是可以從忏悔裡面去滅掉,這個就是佛菩薩的功德力,可以把你所有的罪滅掉。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做了不好的事,我們盡量去改,但是總是犯同一樣的過錯,那怎麼辦呢?這是因為自己的習性太重,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有業障啦!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很努力的忏悔,很努力的改善,然後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可以把你的業障,把你的習性慢慢地轉變,然後從唸佛菩薩的佛號的功德力,從根本上師的功德力,從佛菩薩的加持力裡面把你自己的習性的種子可以慢慢地轉變,這個時候你的命運就會隨著你現在的這個情況而改變。所以這個慚愧對于我們的這個資糧道跟加行道裡面非常的重要,雖然我們有講過,這個太陽在這裡,這個雲在前面,不管你有雲或沒有雲,太陽還是在,這個不錯,但是如果你的烏云太多了,你真的是沒有辦法可以見到太陽。所以地藏王菩薩講過,罪業啊,可以把巨海,巨大的海也填滿,可以高過這個須彌山,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把你成佛的聖道遮蓋住,它可以障礙你見道,所以這個業障很重要,忏悔很重要,佛菩薩的加持很重要,要不然,沒有辦法可以開悟。所以我們必須要很努力的跟隨我們根本上師的腳步去慢慢的走,跟緊貼一點,這個有報名的時候,根本上師有法會的時候我們要報名,我們要護持我們的根本上師,護持宗派的法務,這個時候,發出我們的菩提心,然後做很多的佛事,這樣可以把這個習性慢慢的去改變。
那第六個就是佈施,佈施就是說你去把你自己的東西給予別人,佈施裡面不一定在講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們所講的佈施有三種:第一種是錢財的佈施,錢財的佈施裡面包含了比方說衣服,食物,還有醫療,還有錢財四種,不是只有錢一種屬于財施。第二種是無畏施,就是你沒有錢,有錢就出錢,沒有錢就出力,這個出力呢就是無畏施,去幫忙佛堂,去幫忙佛寺,這個就是無畏施。最後一個就是法施,佛法的佈施,這三個佈施裡面最殊勝的是法施,我們所講的法施不是理光頭的那一種法師,我們講的法施是用佛法來佈施別人,不一定要出家的。因為我們的財施,是去養活我們的身体,佛法的佈施可以養活我們的慧命,所以在這個佛法裡面來講,慧命比身体重要,所以我們去這個佈施的時候以這個佛法的佈施為主,不是錢財的佈施為主,當然如果大家要做功德的話,我們也是很歡迎啦(笑)!但是我們的佈施是以這個法施為主。記得《金剛經》裡面有講過一句說話,如果有一個人,每一日以恒河一樣多的沙來作供養佛菩薩﹐好像一個恒河一樣的長,恒河,裡面有很多的沙,很多的一粒粒的沙在旁邊,每一粒沙是一個人,每一個人早上的時候以他的身口意來佈施給佛菩薩,中午的時候他也是以自己的身口意來供養給佛菩薩,下午的時候他也是以自己的身口意來供養給佛菩薩,一條恒河這樣長的,每一粒沙變成一個人,這樣的千万年來這樣的佈施,功德多不多呢?這個時候佛問他的弟子,那這個弟子就答:很多,這個功德很多,然後佛就說了一句說話,如果有人跟別人說《金剛經》裡面,四句偈裡面的佛法,他的福德,他的功德比這個還要多。所以憑這個我們就可以知道,財施、無畏施的功德非常的好,法施的功德也是非常的殊聖,所以我們行法的時候盡量的財施也要做,無畏施也要做,法施更要做!這樣說大家明白哦,所以這個就是佈施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那最後一個呢是這個定慧,這個“定慧”呢其實什麼叫“定”?攝心一處謂之定,如實的觀照是智慧。智慧是“用”,定是“体”,佛法有所講的体相用,定是“体”,智慧是它表現出來的“用”,沒有“定”智慧很難可以生起來,所以“定” ,就是攝心一處,無事不辦,這道理就在這裡。所以我們修行要過這個資糧道,要過這個加行道,我們必須要修的也有四禪八定,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跟八個定,四禪八定其實就是在這個色界天,色界天我們知道有十七個天,這個初禪天有三個天,二禪天有三個天,三禪天也是有三個天,四禪有八個天,加起來就是十七個天,這個就是色界天裡面的四禪。我們修行裡面要修這個定慧必須要禪定,這個禪定裡面我們可以用禪定得力量,來過這個四禪八定,沒有禪定的力量很困難可以得到開悟。禪定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禪,一個是定;禪是印度文來的,禪叫做“禪那”,就是如實的實相。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在修法究竟是在參禪?還是在修定?如果我們是在修定,你就不在參禪,如果你在參禪,你就不是在修定。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必須要知道你所做的究竟是在參禪還是在修定,如果你是在修定的話,你在做的是四禪八定,不是參禪。所以這個之後呢,在這個圓學雷藏寺會講這個“修法的心要”,裡面有三個最重要的:一個是觀想的秘密,一個是持咒的秘密,一個是禪定的秘密,這三個很重要,沒有這三個就沒有密教。所以必須要知道禪定怎麼做,持咒的秘密是什麼,觀想要怎麼觀?很多人說他沒有辦法去觀想,其實觀想是有口訣的,觀想是有秘密的,是有方法的。我之前去過很多的雷藏寺,去過很多的分堂那邊傳法,每一個堂我去到的,去教導他們這個觀想的方法,差不多每一次有八成人以上,教完之後都可以張開眼睛去觀想,之後啦,我說教完之後啦!教完他們以後,他們有八成人以上可以張開眼睛去觀想,張開眼睛觀想出來之後還可以變化!其實觀想是有方法的,所以在這個之後在圓學雷藏寺有安排這個,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一并的聽下去!(眾鼓掌)
其實這個就已經講完了這“七聖財”,七個殊聖的法財。本身我們好像說,如果就是簡單一點的講這七個就是,我們必須要相信我們的根本上師,要清淨的“淨信”,我們要多聞,我們多聞之後要思維要体會,体會之後要做出來,之後我們要精進的去修,就是把它做出來。我們要持戒,我們要忏悔,我們要佈施,我們要修定慧,我們要修四禪八定。從這七個裡面你就可以做到你的資糧道跟你的加行道,當這七個圓滿了之後,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切入見道位。那今天的大概講到這裡(眾鼓掌),大家有什麼問題?對剛才所講的你們有什麼問題,你們可以提出來,我懂的我會回答,不懂的就“阿彌陀佛”了(眾笑)。
問:剛才你講那個《金剛經》的四句偈,請問是那個四句是什麼?
答:是這樣的,《金剛經》有兩個:一個是《金剛經》,另外一個是《金剛經論》,是兩個不同的。《金剛經》是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尊者講的,須菩提解空第一。這個《金剛經論》是文殊菩薩講的。在這個《金剛經論》裡面有一品,叫做“四句偈品”,大家有沒有看過?裡面有一品是講這四句偈,文殊菩薩所講的四句偈,是說:身空,心空,性空跟法空,他所講的四句偈是這四個。
問:出定的意義是什麼?
答:這個出定啊,我在圓學雷藏寺的時候會講入定跟什麼時候出定。(問:定的意義是什麼?)
攝心一處謂之定。這個是這樣的啦,這個禪定的定在我們佛教裡面很重要,所以這個在圓學雷藏寺講修法的重點的時候,再講出來,就那個時候法師你來聽就好。
問:金剛上師你好,我想問一個問題就是說關于六祖慧能,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請上師開示這四句偈。
答:這四句偈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四句!(眾鼓掌)
問:師尊最近的書有說,開悟跟神通跟修法沒有關系,請上師解釋。
答:神通是世間法,是不了義的,為什麼說神通是不了義法?因為神通不可以幫你了生死,不可以幫你了生死的佛法就是是不了義的佛法。當初釋迦摩尼佛傳法出來的時候,龍樹菩薩將它規例成為四種:第一種就是這個做人法,第二種就是這個做善法的法,這個就是方便法,第三種是對治的法,第四種就是了義法。開悟是了義法門﹐只講神通﹐是不了義法門﹐分別在這裡﹐所以沒有關系。
那剛才你問的是為什麼神通不可以,就是神通不是開悟?(問:就是開悟跟神通跟修法沒有關系?)是沒有關系,真的沒有關系。這個原因是你有了神通,你可以做很多的法,這個所有的法都是生滅法,有這個法出現,這個法就有滅。我打個很簡單的比喻,你現在要去往生到天上去,那他在人間涅盤了往生到天上去,他憑著他的神通往生到天上去,他在天上生出來,他就會在天上死掉,有生就一定有死,沒有只有生,而不死的道理,有生的就一定有死。因為這個用神通所做出來的是生滅法,有生滅的就不是究竟法,所以說開悟跟神通沒有關系。
開悟是智慧的佛法,神通是法力的佛法,所以在密教裡面有三怙主,三怙主就是慈悲,法力,跟智慧。我們可以講一個很簡單的比喻,有一個很有錢的人,他就是很多錢,這個錢就是等于是很有法力了,他看到有窮人,他有這個心去幫助他,所以他就給他很多錢,這個就是有慈悲。但是他只懂得給他錢,卻不懂得教他怎麼去賺錢,所以這個窮人就不斷的問這個有錢人去拿錢,這個就是沒有智慧。所以這個慈悲,法力跟智慧三個的配合很重要。如果一個有錢人看到窮人,他沒有生起這個慈悲的心,就是他有法力但是沒有慈悲;如果他去生起這個法力,他愿意去幫助別人,還有智慧的去幫助別人,這個就是慈悲,法力,跟智慧,就是密教的三怙主。所以我們學佛的時候必須要知道密教的三怙主,也以他們的本質作為我們修行的一個標准,這樣講。(眾鼓掌)
(問:那修法呢?)這裡所講的是修法,其實以前有一個人問過師尊一個問題,他說這個提婆達多,他修出了三十相,五種神通,他修法非常的好,但是最後呢,他离開了佛陀,离開了佛法。那時候有人問師尊,連一個修的這麼好的人也這個樣子,我們這一些沒有法力的,沒有禪定力的,沒有神通力的人,每天就是在這裡前行1234567,然後唸師尊心咒,入定出定回向,是不是就可以成佛?這個是一個同門問師尊的問題。這個時候師尊說,如果你只是儀軌上的修法,是不可以的。因為你在修法裡面你沒有把你的心用出來,你沒有真正的用你的心去修行。你在修行的時候你不知道你的真心在哪裡,你不懂,所以這個時候呢你所修的法還是不了義的。所以他所講的跟修法無關是因為說,真如不是修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你沒有修行,真如它不會出現,但是真如卻不是修出來的,所以這個就是說真如不是修法可以修出來的,不是說叫你不要修法,而是說真如不是修出來的!不是說不要修法,還有努力的修法,每天修它十壇法就對了!(笑)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問題?(眾鼓掌)
問:財神法本來不是了義,那麼剛才你說真實的財神法其實是了義的,了義的話是可以了生死嘛?那上師可以解釋嗎?
答:當迦摩尼佛傳四個悉檀的時候,四個悉檀就是剛才所講的做人的悉檀,做善法的悉檀,做對治的悉檀,還有了義法的悉檀。理論上來講除了第四個是了義的之外,前面三個都是不了義的,不了義的意思就是說做人的,對治的,做善法的都不能了生死的,就是不了義的佛法。但是當你已經證得了最後一個了義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不是佛法!(眾鼓掌)到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之前三個,其實都是佛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貪嗔痴裡面也可以轉化成為戒定慧,所以戒定慧是佛道,貪嗔痴其實也是佛道。
我打個很簡單的比喻,這個比喻很好的,我經常用的,之後幾天會經常聽到的,阿彌陀佛!(笑)我們這個麵粉,可以做很多好吃的東西,比方說面包,做油條,做蛋糕,做很多好吃的東西、月餅啦什麼的很好吃的食物,當然有好些人做的東西不是很好吃啦,但是有些人做的東西是做得比較好吃的。不管你做出來的東西是好吃的,是過期的,發霉的,變坏的,或者是很好吃的,它們都是面粉!貪嗔痴是佛性,戒定慧也是佛性,沒有說不好的蛋糕不是面粉所作,所以如果你把貪嗔痴斷除了,你就把你的佛性斷除了!所以我們不會說把貪嗔痴斷除了,我們應該說把貪嗔痴轉化,因為是你把你的佛性用在不好的地方上,所以變成了貪嗔痴!但是這個面粉,還是面粉,所以我們不說斷除我們的貪嗔痴,我們是說轉化!所以在財神法,敬愛法,什麼法也好我們只要把它轉化,其實也是佛性。(眾鼓掌)還有什麼其他問題?
問:上師請問一下,就是說現在我們一般人,我們修法是從有修到空,那麼我們修到空的時候見到本性的時候呢,算是見道嗎?還是說見道的初步而已,我知道空性還非究竟,所以如果要修空性到究竟要如何修?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其實要看你所講的修到見到空性是什麼,這個很多人說他見到空性,但是他所見到的空性不太一樣。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以根本上師來印證,所以每一個宗派也有它的師父,好像這個律宗,戒律的宗派,它有師父傳你戒律;淨土宗也有師父傳你淨土宗的佛法,比方說淨土十六觀,這個也是要師父傳的;密教也是有師父來傳你密法;禪宗也是有師父來給你印證。所以當你修到可以見到這個空性的時候,必須要請你的師父給你印證,看你所講的,看你所見到的所謂空性,是不是真的是你的本性,如果你證到的是頑空,那就不對了。所以說現在所講的,看你那個時候所證到的究竟是什麼來決定的,如果你所見到的是如實的你的佛性,比方說你所見到的是你的空性,你如實的這個真如佛性已經了然,這個時候就要到這個修行道,修行道了然後才是究竟道,當你真的可以如實的見到佛性,那個才是見道位。見道之後有修道,什麼叫做修道?修道就是叫你行住坐臥裡面,你的一切時中裡面把你的識種去熏習,去轉變,熏習你的識種就是清淨了你的識種,把你的習性去改變,這個時候就是叫修道,當你已經把你的識種完全的清淨了,這個時候就是究竟道。這樣講可以明白嗎?(眾鼓掌)
那其實之後呢,在明天這個獅城雷藏寺還有很重要的開示,很多人很多同門沒有辦法可以馬上的開悟或者是明心見性,或者是修行成就,或者是涅盤,這是因為之前的功夫做得不夠,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從十二因緣那裡去入手。十二因緣是小乘的佛法,十二因緣可以令你明白到你的生死的問題出在哪裡?然後我們找出這個問題所在,就可以把生死問題解決掉!問題已經清楚了,明白了,如實的去修行可以把你生死的問題解決掉,解決掉你生死的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慢慢的去修大乘的佛法,所以明天的十二因緣很重要,希望大家也可以來。(眾鼓掌)
這次還要感謝雷藏寺(新加坡)的幫忙,這一次這個法會呢,這個雷藏寺(新加坡)這個主席他們很友善的幫忙這個蓮萊上師和所有的真佛同門,他們提供了很多用具,還有提供了這個坐墊,還有我們這個真佛寶忏的法本,好像有六百多本是不是?這個很厲害哦!這個還有很多的義工同門是他們幫忙的,我們很感謝他們的幫忙!要是有善信大德可以去幫忙這一次法會的話,我們也是很歡迎的,只要你跟我們的蓮萊上師他們去聯絡一下就可以了,歡迎大家可以做這個功德,這個是很好的。阿彌陀佛!
助教: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沒有了,那上師我這邊有一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我們大家都在這個娑婆世界,都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煩惱,那麼我們希望上師能以最精要的一個教導大家如何斷除一切的煩惱。
答:精要的辦法可以把你所有的煩惱斷除掉的,就是根本上師所傳的 "真佛密法"!(眾鼓掌)
助教問:我的意思是說在煩惱生起的那一剎那,我們應該如何對治?
答:之後呢在講禪法的時候,之後幾天慢慢在講禪法的時候,會講到這個對治的方法。(眾鼓掌)
好﹗今天就到這裡﹐嗡嗎呢唄咪吽。
真佛報(新加坡)記者 / 蓮花逸伶恭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系統接受 5 種 HTML 標記:
< a > (建立連結之用)
< strong > 及 < b > (將文字轉成粗體)
< em > 及 < i > (將文字轉成斜體)
你必須有Yahoo!、Google
或其他支援OpenID的帳號才可以登入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