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真佛密語集”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真佛密語集”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六, 一月 2

顛倒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昨天,常仁問「修禪宗,是不是將來也會有修氣的現象?就是境界到了的時候,也有通氣的現象?」其實,禪宗跟密宗的悟境,修到最後都相通。禪宗,並不介意身體 的好壞,並沒有從修「氣」「脈」「點」著手。但是,只要能夠修到「精神統一」,集中於一點,甚至於連這一點都化無——完全的空性,自己身體的氣流照樣會回 流,同時,照樣也會有內火產生。因為禪宗修「空」,修「空」的時候,身體的氣自然依「空」而回流,這也就是,「你並不修密,但,事實上,你方法對了,也是 在修密」。所以不管修禪、修密,你從精神專一、統一,一直達到空境,都會有「氣動」的現象,變成禪宗、密宗不謀而合。

禪宗的很多悟境,其實,跟密宗都相通的。禪宗的詩「人走在橋上,看著河流,看著橋,發覺是橋流,水不流」。橋在流,但水沒有流,這是一種禪宗的悟境。怎麼橋會流,水為什麼不流?其實,那是「顛倒」的感覺。顛倒的感覺就是一種悟境。

在密教裡面,也有產生這種顛倒的感覺,東牆打西牆——東邊的牆壁打到西面的牆壁,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這一面牆跟前面這一面牆,一起都合起來併在你的身體裡面」,有這一種境界出現。

「橋流,水不流」,有一點像你坐在火車裡面,你自己不動,其實火車在動,但是,你不感覺到火車動,你感覺到好像風景在動,這就是一種悟境。有時候你走一走,突然間彷彿整個路在動,你的人不動,這種感覺就是一種悟境。

你修行到快要開悟的時候,你有一種感覺,就是宇宙的天都掉下來,地都往上昇到虛空之中。你的人,在地之下,在天之上,這種感覺,這種悟境就是「天翻地覆」。

有時候,你在這邊打坐,你發覺四面牆壁都沒有了,你自己不只是在大地之上,在虛空之中,甚至於在日月之中,這個都是一種悟境。

所以,「橋流,水不流」,「路走,人不走」,「東牆打西牆」,「天翻地覆」都是一種悟境,都是開悟的時候,你會有這種「顛倒」的感覺。密教裡面,叫你 觀自己就是阿彌陀佛,觀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有時候,你感覺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就是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跟觀世音菩薩跟你互相融入,那個就是一種悟境。

我在荷蘭真慧堂說法的時候,所照出來的相片裡面,到處都有師尊——法座上一個、法座前面一個、法座下面一個、法座空中一個、牆壁裡面一個,所有的聽眾席裡面也有,這是什麼境界?這個就是「天翻地覆的身外化身」境界。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三月八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大手印的修行環境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大手印的四個層次,其實,各有它的修行環境。修行的環境跟大手印的層次互相配合的話,就比較容易得到相應跟證量。假如是不配合的話,當然也有可能得到相應跟證量。相應時間長短跟個人機緣也有關。

原則上,在修專一瑜伽的時候,要閉關。像蓮師(蓮華生大士),祂每得到一個法,祂都是在某個地方閉關修,得到成就以後,祂才開始再求第二個法;得到第二個 法,祂再閉關再修。但,祂閉關的地點經常換來換去的,祂都找我們中人所謂的「好風水」去閉關,在道理上講起來就是找場所(場合),也就是找地靈比較厚的地 方去閉關,比較容易相應跟成就。名山古洞之中,很多仙人修行得道,主要都是因為跟古洞的地靈之氣有關係。否則,你到沙漠閉關的話,我看可以會閉了一身都是 沙,因為,那裡地靈之氣應該是最少,得成就比較困難。所以,場所跟修行的層次是有關係。

修專一瑜伽要閉關;離戲瑜伽要住山,就是你修到離戲的時候,你就要住到深山裡面去;一味瑜伽住鬧巿。

怎麼搞的,一味瑜伽反而住鬧巿呢?因為,你那時候已經發菩提心了;而且,你能夠得到專一跟離戲,你就已經沒有分別心,可以住在鬧巿修行。這個時候,你可以 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做任何的事情而佛性不減。什麼叫做「一味」呢?就是沒有善、惡、是、非.....,等差分別,叫做一味。你已經是一味了,這時候你可 以做任何事情:唱歌、跳舞、坐日本車、坐勞斯萊斯車.....都不會失掉佛性。這時候,你可以住鬧巿,住在都巿裡面也不影響你的佛性。

專一瑜伽要閉關;離戲瑜伽住深山;一味瑜伽在鬧巿;無修瑜伽是最高了,無修瑜伽住那裡?無修瑜伽住虛空!無修瑜伽的表現是什麼樣子?就是大智若瘋狂(有大 智慧,但是,表現像瘋子)。無修瑜伽住在虛空裡面,什麼叫做住虛空?因為,「無所不在」!到了無修的境界,就等於「無所不在」了。

專一瑜伽要閉關;離戲瑜伽住深山;一味瑜伽在鬧巿;無修瑜伽住虛空。修專一瑜伽的時候,都是閉關起來的,完全跟世人隔離;等到離戲的時候,可以到深山裡面 修行;到了第三階段,發菩提心要來度眾生了,可以住鬧巿,可以唱歌,跳舞.....做任何事,佛性不改,已經一味了(只有一種味道),沒有二味(沒有兩種 味道);最後的,無修瑜伽住虛空,形同瘋子一樣,「寒山」「拾得」都是等於進入無修瑜伽了。

在「靈仙閣」就是專一瑜伽,住巴拉(地名)在山上,現在是住都巿,要回台灣了渖!阿彌陀佛!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灌頂的利益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密教的灌頂,經過真正的阿闍黎給你灌頂的話,它實際上具有四種利益:
 
  第一個利益,經過灌頂以後的金剛乘弟子,事實上,他已經離開凡夫的執覑。也就是說,一受了灌頂,等於登上了佛的果位是一樣的。所以,一受灌頂,凡夫的執覑就應該沒有了。這個人受了金剛乘的灌頂,就已經不是凡夫,這是第一個利益。
 
  第二個利益,原來埋藏在身上的如來藏——也就是你原來的佛性,就得到滋潤。也就是得到了灌頂的灌溉,佛的種子就可以開始發芽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就算是「理具佛」——依照道理來講,你本來就是佛,叫做理具佛。一受灌頂,佛的種子受到灌頂水的灌溉,就算是理具佛。
 
  第三個利益,人本身有貪瞋痴等很多無明的業障,因為你受了灌頂以後,就如同水去撲滅火,水由頂上灌入,等於法乳流通你的全身,使你的黑業消除,也就是你的貪瞋痴這些過去無始以來的罪業全部統統消除。
 
  第四個利益,因為你的貪瞋痴的黑業消除以後,身體就會產生一種光明。法流光跟加持光產生出來,所有宇宙之間的諸佛菩薩,甚至於護法空行,都會護念你,都會護持你,你就可以真正開始走密乘的修行之路。
 
  所有金剛乘的弟子,能得到佛菩薩的護佑;罪業消除;種子發芽;已經不是凡夫,這就是灌頂的四大利益。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四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安住彩虹山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將來彩虹山道場成立以後,其實也是一個安住很好的道場。
  在外在來講,我們要做到四件事,一個是承事,一個是供養,一個是禮拜,一個是懺悔。這四個事情就是外在的:承事,供養,禮拜,懺悔。
   在內在如何安住呢?內在就是「佛王之王」一書中所說的「無事」「無心」四個字而已。你能夠無事,你能夠無心,就能夠安住。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十月三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上師的能灌

 
  一般而這,一位上師給他的弟子做灌頂,所做的灌頂不管是那一種方法,都叫做「證量灌頂」,也就是有能力的灌頂到弟子身上。假如他本身沒有證量的上師,當然就沒有「有能力的灌頂」;只要是有證量的上師,一定是有能力的灌頂,就稱為「能灌」,也就是證量灌頂。
 
  一般講起來,證量灌頂都會有勝景出現,什麼叫做勝景出現呢?好像這一次在沩哥華做拂塵灌頂,拂塵上面顯現一種彩虹光,這就是一種勝境的顯現;上一次在 雷藏寺做甘露灌頂,從空中就有很多甘露花(華)雨洒下來,這個就是勝景;在做賜福法會給大家灌頂,就顯現黃色的賜福光從虛空中下來給所有的弟子灌頂。這些 所顯現出來的勝景,就表示是一種證量。有了證量的上師,這樣子給弟子灌頂,就叫做能灌。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專一瑜伽頓住印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在中國禪宗裡面,我們經常看到「棒」「喝」兩個字。所謂棒,就是用禪棒往頭上這樣一敲。所謂喝,就是發出很大的獅子吼,就把你喝住。以前的師父很好當,有弟 子跟他在說理的時候,反正,不知道講得怎麼樣,他拿起一個棒子來,就往頭上這樣一敲,這就是棒。「喝」就是用聲音把他喝住。棒,就是叫他「不要講了」,就 往頭上一敲,頭破血流。禪宗是有這樣子的棒喝的現象。現在的弟子很難教,棒還沒有拿起來,已經都跑掉了。古德用棒喝是有他的意義,我也想了很久。禪宗,它 用棒的意義,就是你在那邊掙扎不過的時候,突然間,打你一棒,你一下子「ㄉㄡ」 就停住了,什麼都不想,就是無念!剛剛好一棒下去的時候,就是無念。有的人,這一棒下去,明體就現前,明體就產生出來。我在想「為什麼這時候明體會現 前?」「可能是」眼冒「金星」,這一棒下去,痛得眼冒「金星」(笑),明體就出來,看到「星星」,看到釋迦牟尼佛東方的那一顆「星」。
 
  你那邊想個不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成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那邊想不通的時候,突然間,一棒下去,你就停止了,不要再想了,這就是止。一停止那個一刹那就無念——沒有念頭,突然間,看見佛性——明體。看見明體,把明體逼出來,就是開悟。這就是禪宗的棒。
 
  在密教裡面,專一瑜伽就有一種叫做「頓住印」,跟棒喝是同樣一種味道。「頓住印」就是在那個時候叫你一切停止。一切停止的時候,就是叫你「無念」,那 個境界就是沒有念頭的境界。沒有念頭的境界,再給你一逼的話,你的明體就產生出來。我們在修靜坐當中,以「無念」為最高。在禪定裡面,無念當然是最高。像 昨天講的念頭跟瀑布一樣;念頭跟流水一樣;念頭跟湖面,平靜的水一樣,都不如「無念」。無念的狀態,在專一瑜伽有特別的名詞叫頓住。頓住的這一刹那,很容 易你的明體就出現。
 
  所以,禪宗有所謂的棒,就是敲你一棒,把你的明體就逼出來。但是,我們現在拿起禪棒起來要敲一棒的時候,大家統統都跑光了,沒有人讓你敲。
 
  大手印有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專一瑜伽就是有頓住。在修密教頓住印的時候,有時候是這樣子:他們在打坐的時候,有時候一直唸咒、唸咒.....拼命念一直唸咒,突然間,你把這個咒音一下子停住,一刹那之間,產生一種無念的狀能的「微妙」——那個心已經變成很微細的那一種狀態,明體才突然間產生出來。這個狀態的現象就叫做頓住印。
 
 
  頓住印是屬於專一瑜伽裡面的一個方法,你能夠頓住的話,就很容易看見明體!而且能夠「住」在明體上面。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真空妙有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昨天講「無事」,今天,就講「無心」。無心這兩個字,也是很費解,就是,很難解釋得清楚。
 
   有人講「你要我們無心,那不是每一個人都變成石頭?」「石頭差不多都是無心。一塊石頭,它根本沒有什麼意念,沒有什麼意識,它也沒有心,那不是要我們每個人都變成石頭嗎?」

  也有人講「我們打坐,打坐到一點念頭都沒有——不起一念,就跟枯木死灰一樣」。什麼是枯木呢?樹死了,死的本頭就是枯木。什麼是死灰呢?就是把紙燒掉了,或木頭燒了,就剩下灰。枯木、死灰就等於無心嗎?修到這樣子,就可以成就嗎?其實,佛法不是這樣子。

  佛法,有一個很高的境界,並不是完全是「無」。以前,呂祖修到這樣子,就被黃龍祖師喝瘗說「這樣子,你跟我這根禪杖,所謂鍚杖,是差不了多少。你修得跟我這枝鍚杖一樣,當然也是長生不老,但是,筢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所以,所謂的無心,是無心而能夠有作用——無心而用。起心動念,能夠很活潑、很光明,這個不是很好嗎?何必一定要把起心動念都變成枯木死灰?

  有兩句很重要,就是「無心而用」——無心,但是你能夠運用;「用而無心」——真正的運用,又要達到無心。所以,「無心而用」「用而無心」就是「剛剛好」「恰恰好」的境界。這個講起來,就等於好像在講「真空妙有」一樣。

  佛法,「不是」要你修成枯木死灰,也不是修成跟石頭一樣,或者跟禪杖一樣。

佛法,是要你能夠完全在「寂默」中而能夠運用。「無心而用」「用而無心」。這一種境界,就是很偉大的境界。

我們不是「求名」去修法,或者求名去做一些事情,也不是為了「求利」去做一些事情。不為「什麼」,但是,你做,就叫「無心而用」;你在做這些事情時,又要達到無心的境界。這個才是真正最超勝的佛法。

你能夠運用「無事」跟「無心」,你就能夠入三摩地。三摩地的顯現,是自然而然。

「不去求而成就」「去做而無求」就是「無心」。

「在做當中,又要達到沒有心念」;「在沒有心念之人,又要起作用」反覆地這樣子修行,這才是禪。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十二因緣最高的正見就是「空性」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我們昨天談到所謂「空性」就是真理,釋迦牟尼佛到世間的一大事因緣,也是來解釋「空性」這兩個字。但是衪在這棵菩提樹下所思維的東西,我們知道衪是思維這 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一直到老死,當中經過十二個層次的循環,「無明」、「生」、「色」、「受」、「行」、「識」、「愛取」,種種的變化循環,一 直到老死。佛陀在菩提樹下衪就想這十二因緣的循環。衪知道所有的眾生都是從無明所生。經過了種種行、受、色、愛取,還有六根、六觸,還有觸,就是感覺,種 種的變化,一直到老死,衪一直在那邊想這種循環。最後衪開悟的時候,衪知道原來這十二因緣最高的,真正的正見,就是「空性」。那麼「空性」也就是「正 見」,什麼叫「正見」呢。就是正確的見解。衪由事物當中領會到真正的見解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叫做開悟。那麼開悟有何不同?他會產生一種證量出來。產生證量 以後的這個人,就不是一般的凡夫,他就是一個覺者,覺者在他一生的行識跟思維當中,就跟一般的凡夫不同。

所以,人生種種,眾生種種,都是在十二因緣當中,但是十二因緣都不是正見,唯有空性才是正見。得到正見以後,對於世間上的這種因緣,他就能夠把它們看成一 種空性。由於初初以這個空性來做為正見,那就能夠在這人間契合真理,完全合於真理。做任何事,行任何事,甚至想任何事,都能夠符合在真理之上,這個叫做 「正見」。

那麼,正見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正見,「空性」當然也是真理。唯有這種領受到真正空性證量的人,他才能夠不受芸芸眾生的污染。在這當中,也就是心經所提到 的,也不增加也不減少,也無淨,沒有什麼叫做清淨的,也無垢,沒有什麼叫做污穢的。也無生,因為你已經證到空性,也就是十二因緣裏的「生」,也證破了。也 無滅,也沒有老死,也就是說,你已經證到空性的話,十二因緣的東西當然也就是破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這個就是心經裏面的東西。其實,講起來 心經裏面所講的東西都是在講空性。那由這兩個字會產生很多種力量出來,這個力量是無窮、無盡。能觀破一切世間煩惱跟世間的一切生命現象,最大的哲理是釋迦 牟尼佛本身所證悟出來。當然這個屬於最高深哲理,也就是最高深的人生哲理。但是能夠把最高深的人生哲理想出來,還能夠運用的話,這個叫做「體」跟「用」, 體用都能夠得到的話,那就是非常超越跟殊勝的。

「眾生」可以講都是污染,你活在眾生之中就是一定要受污染,但是你假如是一個開悟的聖人的話,你根本沒有什麼叫做污染,也沒有什麼叫做煩惱,也沒有什麼叫做受、想、行、識、十二因緣,種種的現象在困擾着你。這個是突然之間,佛在菩提樹下所證悟到的。
 
  嗡嘛呢唄咪吽。

華嚴宗與「無礙哲學」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有人問中國的禪宗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但是不應該稱為中國的禪宗,應該是稱為印度的禪宗,他認為禪宗本身也是由印度傳到中國,這種說法是不錯,因為禪宗在中 國的初祖,就是達摩祖師。最早的祖師就是大迦葉尊者,也是由印度傳過來,但是,事實上禪宗的發揚是在中國才發揚光大。達摩祖師所傳的禪,還是祖師禪這方面 的東西。事實上到了六祖以後所傳的禪還有所謂的「兒孫禪」,那個就完全是中國佛教創造出來的東西,這是屬於禪宗,是中國佛教的特色。

但是中國佛教裏面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一個宗派,這宗派是非常特殊的,就是華嚴宗。華嚴宗派提到的思想也是在中國佛教裏面非常難得的,甚至於印度的佛教,原來 的印度佛教也比不上這華嚴宗的特色,為什麼呢?因為華嚴宗裏面,提到一個叫做度順和尚,他提出四種的法界,一個是「事法界」,一個是「理法界」,一個是 「理事無礙法界」,最後的一個是「事事無礙法界」。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他從華嚴經裏面提出這四個法界來修行,另外,由這四個法界就變成四個觀法,度順和 尚就把它理出四種法,這裏面有「真空觀」,有「理事無礙觀」,有「事事無礙觀」。那麼,度順和尚能夠從這些觀法跟這些法界進入真空觀的境界。我們曉得這個 所謂「事事無礙觀」,「理事無礙觀」,跟我以前寫的「無礙哲學」,我在台灣的時候就提出來,事實上無礙哲學就可以講是度順和尚的「理事無礙」跟「事事無 礙」,同樣的一個思想,同樣的一個體系。

中國佛教最大的特色,一個是禪,一個就是華嚴宗。事實上,所謂的無礙哲學,跟「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不但是一個理想上最高的境界,而且是修行事法最高的一個境界,能夠在人生上使用的。在你實際上修行上也要達到這樣子的境界。

這就是我過去常常談到的,你假如真正能夠修持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就能夠自在。所以,度順和尚所謂的這四個法界觀跟他所有的觀法,完全也是一樣的到了這自在的境界,完全達到真空,這是佛法最上層的心法。

所以,我們宗派雖然是修密的,事實上,禪宗就是無上的密宗,那麼,華嚴宗可以講是理法的密宗,也是事法的密宗,也是無礙的密宗。這都是很上層的心法。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戒殺生和多放生的重要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我們曉得在娑婆世界最大罪惡應該屬於殺生,尤其是殺人,反之,最大的善行就是放生,所以在佛法裏放生是最好解掉怨結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多做放生。
 
  佛陀在世時說:「當一個佛弟子,最重要是不去殺生,吃的東西也千萬不要自己去殺,不要看到殺,不要聽聞殺,這叫三淨肉。」

  真佛宗並不計葷食和素食,由大家隨意,因為要分別葷和素是很難的,這是因為水裏面也有很多微生物,青菜也會有菜蟲及微生物在裏面,不要以為吃素就是不 殺生,其實裏面還是有很多微生物的,你假如不殺生連細菌也不殺,如得了感冒也不能吃藥,因吃了抗生素就是要殺生的,所以佛陀講:「一口清淨水,就有八萬四 千蟲,假如不持咒,如同殺眾生。」這是一樣道理。

  下雨天時,在外面行走會踩到一些如蝸牛類小蟲,有時隨便走走也會不小心踩到螞蟻或是微生物。講不殺生,其實是天天在殺生,按照真佛宗的道理,不管葷素 都要做「迴向」、「超度」及「供養」。因為有很多生物不是你親手去殺,但是遺下來身體供給你食用,維持你身體的營養,讓你好好修佛法學密法,我們都必須感 謝這些生物,所以要供養迴向、唸佛及加持它們,甚至於唸往生咒,希望他們早一點轉世為人,或往生天道,往生佛國,他能得到佛的種子去修行。

  在放生方面,我們也要積極去做,多買一些生物放向天空,或放到水裏,或任何地方,不但要放生,同時也要加持經咒,即唸經和持真佛宗的咒語去加持這些生 物,讓它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剛上師,給它們做四皈依,再唸經咒加持它們,使它們能夠得到生命以後還結下佛的種子,這是放生方面。

  我們吃東西方面,不但要感恩,同時也要加持經咒、供養迴向,讓它們往生。這是我們真佛宗派的做法,對於不是自己殺的,但是你吃了就必須做這些事情。多 做放生可解掉很多業障,和解掉寃魂的怨氣,平時修法時唸七遍「往生咒」迴向給寃魂及所有生物,及加持這些你每天所吃的生物,這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宗派雖葷素不計,但是我們是戒殺生的,不可以殺生。還要放生。因最惡的事情是殺生,最善的事情是放生。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密教是佛法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今天看弟子來信,其中有一位馬來西亞弟子曾參加佛學研究班,他問研究班的法師:「釋迦牟尼佛教法只有顯教沒有密教,現在所傳的密教,是在佛教興盛以後,即佛 教在印度快要沒有以後,才產生出來的,密教並不是純粹的佛教,同時密教可以講是由婆羅門教所轉化的,因為裏面有很多天神。」這個法師認為佛教不應該去承認 密教,密教只要佛教以外的一個東西,所以這個弟子寫信來問:「釋迦牟尼佛所傳之教法是不是全部是顯教呢?」
 
  其實佛陀教法是圓滿的,釋迦牟尼佛所教的法,有些不是世俗人可以體會得到的,因為他到天上去講經,那世間人就沒辦法聽到,甚至於像剛開始講的經典,像 「法華經」是最後講的,「華嚴經」是最早講,在「華嚴境界」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那是講給六地菩薩以上境界聽的,沒有到六地菩薩以上境界聽「華嚴 經」,根本就沒辦法去理解。所以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時是以「佛的三身」來講經的,有時用「法身佛」講經,有時是用「報身佛」,又有時是用「應身佛」去 講經,他所傳之境界統統不同,像「苦、集、滅、道」,就是講給聲聞乘聽的,那「華嚴經」應該是給六地菩薩聽的,每一個境界皆不同,所以不能講釋迦牟尼佛所 講的都是顯教經典。因為其中也有講到密教,像「聖樂金剛」就是釋迦牟尼佛化身,他變化大樂智慧身給一位尊者灌頂,這就是密教。所以「聖樂金剛」就是釋迦牟 尼佛本身的大樂智慧身,大樂智慧身顯現出來就是密教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曾經傳密教,並不是佛教快沒有時才出現的。

  所以密教本身是佛法的,不能講密教是非佛法,將來彌勒菩薩所傳的是屬「唯識」方面,彌勒佛是再來佛,還有一位再來佛就是「獅子吼如來」,他就是傳密教 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本身獻計,將來還有彌勒佛來傳法,還有獅子吼如來也來世間傳密教,我們曉得不管修顯修密,其實都是佛法,不能有分別,分別只是世間人去 分別,在佛境界裏根本沒有分別。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七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明點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今天我們談「明點」。

什麼叫做明點?有很多人講明點,都是比較狹義的;廣義的明點,不但你的肉身,甚至於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講都是明點。

我們如何觀想明點?

白菩提在天心的部位,也就是千葉蓮花的地方。(道家講的天庭水,也就是白菩提)。白菩提就是白色的明點。

紅菩提在丹田的部位(臍下四指的地方),也就是內火的地方。紅菩提就是紅色的明點。

我們修行的時候,要觀想明點就是以水晶球的形象來觀想。明點的形象特性跟水晶一樣。明點是圓潤明空:

「圓」形的,跟水晶球一樣;
「潤」就是光滑的;
「明」就是透明的;
「空」就是可以看過去;

而且,很亮麗的,這是明點的觀想,紅、白菩提都是這個形象。但是,白菩提是屬於水,就是清涼的感覺;紅菩提屬於火,就是有一點溫熱的感覺。所以,觀想白菩提,就是觀想清涼的;觀想紅菩提,就是觀想溫熱的。

在內修方面,人的心臟(肉團心)就好像合起來的蓮花;

你把紅菩提(溫熱的內火)順著中脈一直上升到心輪,用這溫熱的內火來燒,使心輪的輪脈全部打開,而肉團心就開放成八葉蓮花;

內火再上升到千葉蓮花的地方,溫熱的內火一觸動千葉蓮花,其中的白菩提就下降,白菩提也是順著中脈,下降到了心輪;

白菩提是水(白菩提就等於是甘露),紅菩提是火,水火交融在八葉蓮花上。由於水是一種滋潤的東西,開放的八葉蓮花有水來滋潤,八葉蓮花就變成你的化身。

我們經常作一個觀想:觀想本尊移到自己的頂上,本尊在你頂上坐著蓮花,蓮花當中有一根莖插到你的頂穴裡面;再觀想本尊下降甘露(白菩提),也就是從蓮花莖裡面放出白色的乳液,充滿你的全身,這種加持灌頂叫做明點的加持,明點的灌頂。在內修方面,有本尊給你加持明點灌頂,都是這樣子作的。

       你的內修方面,紅菩提上升,白菩提下降,會合在心輪的地方;由火把肉團心變成八葉蓮花,由水來滋潤這朵蓮花,這是內修的一個方法。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二年一月六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清淨供品的方法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有很多問供養佛菩薩的供品,不知有沒有清淨,害怕供品不乾淨,供佛不禮貌,問是不是有方法可使供品清淨?其實是有清淨咒,但是只要唸三字明咒就可以把一切東 西變成清淨,這三字明咒就是「嗡阿吽」,我們每一次拿到供品時就先唸「嗡阿吽」,當供品供上供桌時也是唸「嗡阿吽」,這樣就代表東西已經清淨過了。
 
  其實「嗡阿吽」三個字很好用的,例如有人拿東西給你,有很多弟子很害怕不知東西是否乾淨,是不是做了降頭,或是故意弄一些不好的東西在上面,密教行者 只要唸「嗡阿吽」,然後把它接過來,這個東西就已代表清淨,但是你在唸「嗡阿吽」時要在心中唸,因為你接受人家東西時出聲唸「嗡阿吽」,會讓人覺得很奇 怪,所以只要在心中唸就可以了,這樣接受人家所送的東西就無妨。

  因在東南亞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有很多人會做降頭,把不乾淨東西放在食品裏面,或是放在要贈送給你的東西裏面,你不曉得,但只要在接受東西 時心中唸「嗡阿吽」,就表示東西已清淨,接受就無妨,假如要把所接受東西再供佛,更好的方法是在供品上面再洒一些鹽米,用鹽一點點,米一點點,先唸「嗡阿 件」然後再把鹽米洒下去,就算有不好東西附在上面,他馬上就會離開,東西也就變成清淨了,這樣就有更佳一層保障,洒鹽米本身來講就是「破邪」,所以在洒時 再唸「嗡阿吽」這是代表清淨及破邪,就算有東西附在上面也會離開。

  當我們去買古董時,古董店的古董都曾經有主人的,每一件古董在以前一定有人供過,或是以前有人喜歡過,當古人死掉以後,有時靈魂會附在他喜歡的東西上 面,跟着這東西跑,當你到古董店不小心把這個古董買回來放在家裏,從那天開始你就做惡夢,一直不停的,但找不出原因,其實這是一種無形東西變成有形干擾, 你自己不曉得,所以我們買古董的時候要先唸「嗡阿吽」,再用鹽和米洒淨,假如有什麼東西附在上面,也會離開。

  當我們到尼泊爾去買密教佛像,假如是新造的,要把眼睛矇起來,免得有靈借機會附在上面,假如是舊的拜過的,一定有靈附在上面,如果是菩薩的靈那就很好,假如是髒的靈在上面那就有麻煩了,不管你買什麼東西,先唸「嗡阿吽」,再做鹽米洒淨,就很好了,這只是一個要訣。

  像我們供佛的供品,有些是人家用髒的手去捏造的,有些是和不乾淨東西接觸的,這些食品如蛋糕等,供佛時就變成不乾淨,但是只要你唸了「嗡阿吽」,供品 就變為乾淨了,這只是一個要訣,你假如常唸「嗡阿吽」三字,那麼很多受污染就變成乾淨,有邪氣變成正氣,很多不乾淨的靈就離開了,所以密教行者平時在供東 西或接受東西,或是請佛像時,都可以唸此咒,代表清淨的意思。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二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輕安」和「法味」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我們在打坐入定當中,有很多禪書都提到法味和輕安,在入定當中會有這兩種覺受,我們已經講過法味了,何謂法味呢?也就是說氣在通脈中所產生的一種安樂,那麼 什麼是輕安呢?很多種解釋都不太一樣,但扼要講起來,「輕」字代表沒有重量,當你在入定的時候,自己粗俗的身體,重量化為沒有的時候就是輕,也就是說你的 呼吸已經很微細了,那你肉身的重量感覺上已經沒有了,這就是輕。
 
  那麼安呢?安字的範圍就很廣,包含了在定的狀況之下就沒有念頭,連一些雜念都沒有,這時候就是無念,那麼在無念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種快樂、平安的感覺出 來。第一個,既然沒有念頭了,那麼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而不存在的這種現象也就是無我,在無我的狀況裏會感覺到很寬廣,很寬廣的話,就是說很寬很廣大,這種 無量的心的現象就產生出來,這當中包含了無念(即沒有念頭了),那麼也就是無我,既然是無念和無我的話,那就是很寬很廣大,等於符合了宇宙本身很寬廣的現 象,這種狀況就叫做安。

  什麼是輕呢?這時候也就是完完全全不覺得自己粗俗的肉身,也就是沒有重量,這時候就是輕。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就稱為輕安,入定能夠有這種現象產生出 來,那就是已經得到輕安的覺受,覺得自己身體的重量已經沒有了,念頭及所有的雜念也就完全止住了,沒有自我的這種感覺,一切宇宙非常的寬非常的廣,到最後 的這種定,甚至於你不覺得自己的呼吸,也就是說你的吐納,即吸進來吐出去這種感覺已經沒有了,最微妙的是,呼吸只剩下裏面的呼吸,即內呼吸,外息就停止 了,剩下內息和胎息,這個時候就產生禪定的覺受,這種叫輕安。

  我們曉得法味是什麼,法味是在練氣、脈、明點的時候所產生出來的。那麼輕安是一般學禪定的人的覺受,在禪定裏面你只要得到法味的覺受和輕安的覺受,這 兩種覺受你都得到了,那麼可以講,你已經對於禪定是有一點成就,不是說很完全的成就,但是在起碼上你已經有禪定的一種覺受。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如來智慧的「十種無量」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有弟子寫信來問「如何培養心胸廣大?」以前都回答他們「多去遊山玩水,去看天看海看山」,其理由是看天看海就可以學廣大的心,看山呢?山是很高很雄偉很寬廣的,也能培養廣大心靈。
 
  要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去培養出廣大心靈,在佛經裡曾講過要經常想「十種無盡」,也是如來教我們的一個方法,希望我們心胸寬廣,不是狹小,不是鬥爭、嫉妒、傷害的。如來智慧教我們學習十無量,也就是一種無量的觀想,可培養我們心胸廣大,其中包含:

  第一個,就是「眾生無量」。其實中國五千年來,人永遠是不息的,一直到現在。那以前的人有什麼得?有什麼失呢?根本也是化為空的。有這種想法心胸會比較寬廣,想想中國五千年來誰得到了什麼?誰又失去了什麼?這樣想心胸就會寬廣,這是「眾生無量」。

  第二,是「空間無量」。我經常教人去看天,天當然是無量無窮盡的,你要學天,心胸就會寬廣。

  第三,是「時間無量」。我們講中國有五千年,其實宇宙形成說不定有幾百萬年幾千萬年或幾億年,時間無量,融入時間海中,你只不過是滄海中的一粟。這個還算是大的,還有根本看不到的。所以有什麼好爭,有什麼好厭的,這個用無量來觀想可學心靈寬廣,這是「時間無量」。

  第四,是「法界無量」,法界指「十法界」,「四聖界」加「六道」不是「十法界」嗎?一個眾生的法界就已經無量,何況是十法界呢?所以當然是「法界無量」。

  第五,是「涅槃無量」,所謂「涅槃」就是寂滅,就是「沒有」、「完了」,你說是不是無量?無窮無盡的涅槃。無疑涅槃就是「無量涅槃」。

  第六,「佛出世間無量」,如來在娑婆世界出生為度眾生,其數也是無量,像「賢劫千佛」,「未來千佛」,還有更多更多的佛,佛出世間也是無量。

  第七,是「智慧無量」,如來的智慧當然不可限的不可說的,所以他的智慧當然是無量的。

  第八,是「心無量」,大家以為自己的心就是有量的心,不錯,人的心是有量的,因人的心很小,而宇宙真正的大心是很廣大的,世俗凡夫的心量是很小,這裡講的是宇宙大心是無量。

  第九,是「定無量」,什麼是「定無量」,在禪定時真正進入到無心狀態,從一化為無的時候,你相應了宇宙的大心,這禪定法力(功力)是無止無盡的,是定無量。你能體會到心無量再由你的心和宇宙大心去相應,你的禪定就無量。

  最後是「輪迴無量」,你不要以為現在你就是你,其實過去的你也是在輪迴,現在的你就是輪迴出現了,未來的你也在輪迴,那不是輪迴無量嗎?不要講說只有三世因果,十世、百世、千世的因果都是在輪迴,輪迴也是無量。

  所以想一想,這世界上的「十種無量」,從「眾生無量」一直到「輪迴無量」,是無量無盡的,這就是「十無盡」。你經常想想「十無盡」,你就不會極限於小 小的嫉妒和傷害的心,就能心胸寬廣,不要看有形世界,山其實也是無量,海也是無量,你能學到山學到海就已經很偉大了,不要講「十無盡」了。

  所以我們要培養無盡無量的心,才算是位修行人,否則就是世俗凡夫一樣,所以如來的智慧談到「十種無盡」,其實這十種無盡就是讓你知道宇宙的大心培養修行人的心量。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四月廿三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有」與「無」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禪宗的祖師,一生當中都是在參一個「無」字,趙州和尚是禪宗很有名的祖師,他教大家參一個「無」字,一生就可受用無盡。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裏面的道理是很深的。

在這世界上大部份都是「有」,密教剛開始時先從「有相」開始,最後才修到「無相」。禪宗直接參「無」。密教是從「有」到「無」。在層次上來講,禪宗的層次應該是很高的,像趙州和尚要你參一個「無」字,就可一生受用無盡。

金剛經裏所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其實就是一個「無」字。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裏所講的也是一個「無」字,真正能夠參透這個「無」字 是很不得了的,因為在數目裏唯一包含一切的字是0(零)字,零就包含了一切,所有數目字都是從零開始,也是到零的時候會結束的。

釋迦牟尼佛說法時,經常講「不可說」,經常講「恆河沙數」,也經常講「不可數」,「不可量」,其實都是一個「無」字,一切的「有」是從「無」生出來的,沒 有一個東西比「無」還偉大的,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因為「無」已經包含了一切,所以「不可量」「不可說」「不可數」「恆河沙數」都在「無」裏面。所以禪宗講 「無」,即已經到無窮無際的境界裏面去了,密教講「有」,雖然「有」和「無」是對立的,但是「有」這個字是從「無」生出來的,「有」到最後也要歸向於 「無」的。

密教裏的規矩、儀軌、修行的方法本來就是沒有的,但為什麼要有這些東西呢?因為有這些東西才能從「有」漸漸歸於「無」,你真正印證到「無」的時候,就不須 要這些儀軌、程序和次第。所以禪宗的層意非常的高,密教的層意有他的次第存在,但是不能完全沒有梯子,要到達「無」必須要有梯子,所以才須要有密教的儀 軌,不能完全沒有儀軌。

「有」和「無」之間的關係大家要認識清楚,不能說因為你修「無」就把「有」統統都毀了,也不能說你修「有」而認為「無」是一種空談的。所以「有」和「無」 本身雖然是對立的,但是相互並存的。我們學佛的人不能執著一邊就批評一邊,不能執著禪宗的「無」就去批評密教的「有」,也不能執著密教的「有」去批評禪宗 的「無」。「有」是從「無」生出來的,「無」是無始無終的,你學會了「無」字,去參「無」字,甚至歸到「無」字,那麼你就真正受用無盡了。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能印證到這四句話,那你就開悟了,所以六祖慧能也是因為這四句話,五祖弘忍也是為了這四句話。密教修到最後的「空觀」進入空境,一直到即身成佛也是這四句話,大家好好體會。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四月五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星期一, 十二月 28

供香的規矩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現在我們供佛的香,一般來講都是從很多地方拿來的,香本身的質料有好有壞,所以我們供佛的香要選擇好的香料,像日本的短香,還有印度的、西藏的,和現在台 灣的每一種香都不一樣,我們要看香的品質好還是不好,有些香是會影響到人的身體,我們要用最好的香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所以我們平時供香要選擇質料好一 點的香,且不影響到人體健康。

我在西雅圖中國城看過有幾家商店的香很奇怪,也就是插三根香,在香的最上面地方會發出一種紅光,好像小燈泡,那是一種假香,插電以後就發出紅色的光,放在 關聖帝君前面,那種香按照道理講,是不可以用的,因那種香是插電的是假的,用那東西等於在欺騙佛菩薩一樣,這就像我們在唸佛一樣,你用唱片去唸佛,沒有真 正實在唸佛那是沒有功德的,好像唱片在轉或錄音帶在唸佛,但你的心不去轉,那是物質上,不是心靈上的,所以這些都是假的,沒有功德的,用那種假香去供佛的 話,是在欺騙菩薩,反而不好。

另外我們在點香的時候,不要用嘴巴去吹,因按照一般講法,人身上的氣不一定是乾淨的,用嘴巴去吹熄香的火,讓火滅掉表示你用骯髒的東西去吹香,本來要供佛 是一片好意,因你的氣是污濁的,反而污染了香,你可以用風或用手去搧動,不要用嘴巴的氣去吹,因為我知道現在的人犯牙周病的人很多,你用嘴巴去吹的話,等 於把口臭吹到香上,是不太好的,所以要避免用嘴巴去吹香,包括蠟燭,按道理講,也不可用嘴巴去吹的,只可用別的東西讓火滅掉。

還有假如香燒了一半自然熄了,就不用再燒了,因這種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香是要從頭燃到尾,如燒了一半熄了,就要把這根香支丟掉不要再用,按規矩是這樣的。

我曾經在台灣時看到有人點香,香只燒了一半還沒有熄,因有事要出去,就把香拿起來用倒插的,把香再插到香爐裏的灰上,把它弄熄了,這一弄熄了香是不好的, 因為弄熄了香在我來講就是「辭神」(台語),就是辭去神的意思,意思是指這菩薩你不想拜了,所以把香拿顛倒,在香爐裏把香弄熄了,也就是把神辭掉的意思, 這是不好的習慣,不要用。

香也有很多種學問,以前我們講過「救急香」是什麼香呢?也就是你有很緊急事情要跟菩薩講,平時你燒香只點一頭,「救急香」就要點兩頭,就是兩邊都點,放入 臥香爐裏面,表示很緊急,菩薩假如看到你點兩頭香,他就會來聽你講,到底你有什麼緊急的事,這種香就是「救急香」,燒一半的香叫「斷頭香」,把香倒頭插在 香灰裏叫「辭神香」,也就是把神辭掉,這是不可以的。

供香應以最好品質來供佛,就有功德,一般劣質香,煙很多味道不好,品質也差,也會影響到人體健康,所以香也要研究那種香較好,那種香不好。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三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各種禮拜的意義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最近有宗派裏的弟子,認為我們所做的大禮拜方式是不對的,應該用西藏人的大禮拜才符合於密教,關於這件事我稍微解釋一下:「凡是所有的禮拜都是對的,沒有所謂不對的,只是禮拜方式不同而已。」

像顯教沒有什麼大禮拜,他的禮拜就是頭面接足禮,即是跪下來然後兩隻手伸前翻開,兩隻手代表乘著如來的腳,而頭跟面碰地,表示很恭敬用手去乘如來的足,這心頭面接足禮。這是以前所流傳下來的禮拜。

藏密大禮拜動作是很快的,好像點頭啦、點喉嚨再點心啦,然後一下子趴下去,一觸地很快就爬起來。這種大禮拜就屬西藏式,此禮拜是有他的意義存在,表示身、 口、意全部降服在如來教法之下,就是身、口、意全部皈依了。密教西藏式和顯教的禮拜都不一樣,其實這都是通的,他的意義一個是身、口、意全部降服和皈依, 另一個是頭面接足禮,沒有說是那個對,那個錯的。

另外我們真佛宗派有觀想大禮拜是同修時做的,因為大家同修時位子很窄,不能同時做西藏式大禮拜,也不能做顯教的禮拜,在雷藏寺內因大家擠在一起沒辦法做大 禮拜,那時才做觀想大禮拜,這是我們宗派「觀想大禮拜」,也沒有什麼錯的,因觀想大禮拜也等於是用你的意念去對如來做最恭敬大禮拜,我們曉得意念是最重要 的,如用身體去禮拜而沒有意念,那這個禮拜是無很大效果的,我們做的禮拜是用意念去做,應該是最好的最有意義的大禮拜,是真正在做的「觀想大禮拜」,所以 這三種禮拜都是可以的。

另外西藏式還有一種大禮拜和一般信徒在拜佛拜山的不一樣,一般是尚未聽過的,為什麼呢?因這個大禮拜是跳起來的,一般大禮拜是身彎下來,兩隻手伸出去, 「啪」一觸地(即全部五體投地後)再彎起來再站起來,這是西藏式大禮拜。還有一種是跳起來的,是五體一起跳起來,然後身體彎下來,「啪」直接五體全部觸 地,好像在跳水一樣,身體撞地,這也是一種大禮拜,但是按密教上師所講,這種大禮拜是修氣功的人才可做的,因你那時已吸了一口氣變成寶瓶氣,閉氣時跳起來 身體撞地,才不會受傷,當你沒有閉氣而做這種大禮拜,會使身體骨頭受傷,或把自己內臟震傷。這兩種大禮拜不一樣,一種是彎下來,手伸出去,全身臥倒觸地以 後再起來,這是一般西藏密宗大禮拜,和修練很好的人可以跳起來全身撞地的大禮拜又是不同。

所以大禮拜本身就分兩種,而一般顯教是用頭接足禮的大禮拜,真佛宗用觀想大禮拜,每一種禮拜各有他的意義存在,也各有他的做法,都是對佛菩薩恭敬,也就是 對佛菩薩本身一種馴服,及對佛菩薩的一種身、口、意供養,了解這些以後,就不會講那個大禮拜是錯了,其實不是錯了,都是對的,只是用法不同而已。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五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龍王寶瓶法」的相應條件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以前曾教過「龍王寶瓶法」,也有很多人去獻龍王寶瓶,那時有很多真佛宗弟子都許了願,也到處去獻寶瓶,也有人得到感應,很快願望就實現了,也有人沒有感 應,所以有人問:「為什麼有人有感應,有人沒有感應呢?」同樣的寶瓶同樣修法,同樣出海去獻寶瓶,有的有感應,有的就沒有感應,這問題到底在那裏呢?我們 知道龍王本身是很慈悲的,這個法也等於是從龍王經裏龍王和如來之間所傳下來的法,也唸了咒,也獻了寶瓶,一同出海又修法七天,應該講起來是要有感應的,但 為什麼會沒有感應呢?

其實談到供養感應的事情,有些是很快就有感應,有些是確實沒辦法給你感應,因為事實上去獻龍王寶瓶,是取跟龍王之間的溝通,因為觀想龍王時,把龍王最喜歡 的東西獻給他,希望他能垂應,也就是能看到你,然後賜福給你,但是你在修法過程之中或本身求的願是不附合你自己的,不一定附合龍王本身的意思,也不一定你 能得到這個福,或是你所求的願太大了,不適合給你。

簡單一個比喻,有一個農夫做了一件好事,當地長官就召見他,告訴他說:「你做這件事太好了,你是一個種田的人,我給你一個願望,你可把你心中的願望講出 來。」農夫聽說可以許願,就很高興說:「我做了這件事既然你很欣賞的話,我就許一個願。」他所許的願是很大的,是什麼呢?就是「希望下一任當縣長。」其實 這是不可能的,因農夫不識字,至少有很多事情要衡量本身能力是否能辦到。

我們弟子常到處亂許願,也到處亂求,連做股票也求,這龍王都要管到股票巿場去了,所以你求時也要以你的本份去求。很多弟子也求得很奇怪,甚至於拿假股票來 賣,希望龍王加持他,能將假股票賣到其他國家,且全部賣出,這非份之求實在很過份。像賭錢的、做組頭的,他也求,也有人到拉斯維加,到大西洋城去賭錢,也 求龍王幫助他,這都是求得太過份了,就如農夫做一件好事以後,就求當縣長一樣,這種求法都是過火的。

所以一般講起來,有相應沒有相應和你本身的福份是有關係的,你沒有相應的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福份不夠,是不是自己業障太重,應該修懺悔法,要修到什麼 程度呢?就是你先向龍王祈禱,等到看見了龍王或夢見自己到龍宮去取寶,或龍王賜你東西,或龍王放光加持你,或夢見龍或夢見有渡船渡你到彼岸,這些都是龍王 賜給你的吉祥夢,表示你可以相應了,這是有證有驗的,你有了相應的夢,再修龍王寶瓶法七天,再把寶瓶獻出去,這樣才能有相應。

人本身的福份有大有小,龍王也要看你的福份大小,而決定是要馬上給你或是你要慢慢修才可以得呢?或是你根本沒有辦法得這福份,應該講起來都會給你指示,所 以任何一種修法獻供養都是一樣,而不是修七天法,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假如是所求的願統統都可以得到,那我也要天天修龍王寶瓶法,七天就可以求一樣了,這樣 我什麼都求,什麼都應了。但是這是依個人的心、福份、相應之道和看自己的業,還有行為的,這些統統要看的,希望大家明白獻龍王寶瓶和供養的道理。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

進入法流的技巧

轉自:香港真佛報:真佛密語集


在佛法裏每一宗派都有其修行的技巧,也等於都有一些心要和口訣在裏面。

我們曉得淨土宗就是要把唸佛收歸於一心,到達一心不亂,可以和阿彌陀佛相應,這就是淨土宗最重要口訣。
那禪宗呢?禪宗就是一個「無」字,你把「無」字成了,把自己也化為無,就可以和「禪」相應了,這是禪宗特別的空門。

那唯識宗呢?「唯識」本身所修的也是要修觀想,他的觀想是唯識五重觀。

密教最主要技巧還是在觀想,原則上來講,觀想本來就是你自己想出來,本來就是假的東西,但是當你想這些假的東西,想到有凝固力量的時候就變成一種證量,這 種證量就是真的。所以本來觀想是假的,但是把假的觀想變成一種凝固,成為一種力量,那種堅固的力量叫「凝固力」,這種力量產生出來時叫「有了證量」,這種 證量就是真的。

密教的技巧重在觀想。淨土技巧重在收歸於一心。禪宗技巧在一個「無」字。唯識的技巧在唯識的五重觀。每一宗派都有其技巧,你懂得這種技巧的話,才能真正進入這個宗門。

在密教裏的入三摩地就是禪定,三摩地本身就是一種凝固力量,一定很堅固,很明顯產生一種力量,才叫三摩地。如你很膚淺根本未進入,或產生不了力量,根本不 明顯也不堅固,這就是你還沒進入三摩地,所以三摩地的現象是很堅固很明顯有力量的。當進入三摩地,得到三摩地凝固的力量產生出來時,才稱為有證量的人,在 修行過程從觀想進入,到凝固的證量,這一段都是在練習過程,直到產生了證量,到空明,進入空性,能夠和宇宙所有的法流印證的時候才稱為開悟。

任何宗派都有技巧和方法來進入佛法的法流之中,和整個宇宙意識去相應,所以就在此最重要是「禪心要明」,你修禪也好,但禪心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修淨土 唸佛就要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誓願來救度你,你是不是真的有把握和阿彌陀佛相應,祂一定現身來接引你呢?要有這個把握。你修密宗持咒觀想入定,是不是 產生證量?假如還沒有,就要好好訓諫你的技巧,進入真正三摩地,得到凝固法力,產生證量,融入宇宙的法流。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三年四月廿九日
蓮生活佛開示於真佛密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