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人間福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人間福報”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六, 七月 17

專心方可成就

2010/07/14 19:36


專心方可成就
節選《兜率上師瑜伽導修》多識仁波切  講授
雖然穆則瑪只有四五句,但實際上效用非常靈驗和不可思議。現在我們修法的人覺得好像多念一些,多修一些比較好,但這樣不一定好。不要今天修這一個,明天修那一個。修來修去什麼也修不好,這是思想不專一。要專一地修,得成就最殊勝的法門就是專一。哪怕就念六字真言也好,你念上個上億的六字真言,殊勝成就就會出現了。有的人每天就念一二百遍六字真言,這個唸唸是可以,但是出成就的話是不夠的。
我們藏區有的人一生念六字真言三個億。這個是非常少見的。如果不是專修的話,三個億大概得念個將近五十多年才能完成,即使一天念五萬,可能也要七八年的功夫才能完成一個億。
大家念六字真言也好,念其他經咒也好,都可以。我知道有一個老年人,他念《金剛經》,白天晚上都念《金剛經》,這是我小的時候親自見到的。他原來是個獵戶,後來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就懺悔了。他見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訓,趕緊把這個打獵用的槍支處理掉以後,就發誓以後念《金剛經》。《金剛經》他唸到舌頭都變成黑色的。因為唸經時間久了,舌頭就會變色,變了色的舌頭即使在火化以後也燒不爛。藏傳佛教有三不爛的說法:眼睛燒不爛,舌頭燒不爛,心燒不爛。這個屬於舍利子成就。
我親自見這個念《金剛經》的老年人,大概是十幾歲吧。死了以後超度的時候把我也請過去了,超度的時候有很多人到他家裡去。火化的時候,好像是春天,大概三月份的時候,天氣很晴朗,一點雲彩也沒有。當時火化的煙起來的時候,滿天的彩虹。彩虹又都變成一個一個的圓圈。很多人都看見了。這個老年人就是一輩子念《金剛經》。所以說,無論什麼經,不要念上一遍二遍就開始更換,這樣不會有成就,要想出成就,你必須專一修持。
即使念《心經》也是一樣的。你不要看《心經》是那麼短。《心經》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是《般若經》的核心,短短200多個字,把《般若經》的內容全部包括了。如果每天念上幾百遍,你念上很多年以後,就會有成就了。問題就是我們不得法,修不起來。而且是沒意樂修。就是隨隨便便唸一唸,隨隨便便地修,這樣沒用的,一定要下很大的功夫。
你就念一種,修一種,就會出成就。印度的那些大成就師,都是修一個。在藏傳佛教中,我們的上師們多次說到,灌的頂多,接受的法脈多,學的也多,本尊也多,到頭來一個也修不成。是什麼原因?思想不專。
印度修成就的人,都是一法一直到成就他才罷休,不得成就他是不罷休的。

星期五, 七月 16

緣,妙不可言

資料來源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GrfraZ6RGAKEtgOolciJ0.fs_m0-/article?mid=166359&sc=1#166370
世界上有許多事用嘴去說,會覺得言不盡意,用筆來寫又會覺得像八股隱澀難懂或者是條理清晰剖析太顯白。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緣份就有點那個味道。但又不完全是,因為緣分你能確實感受到它,緣份並不神秘,你不必費神猜測,期望等待。緣份說來就來,來之悄然,它從不事先預約,讓你明明白白,是麼時間,是麼地點,何許人也,來和你相見如約。緣份發生了,摩擦了,碰撞了,閃電了,起火了,--到這地步,緣分已深入人心,若在愛河裡,已欲罷不能;若在情誼上,有相見恨晚之憾矣。緣份就是有這麼一點玄乎,才顯出人生的那點樂趣。
緣分像陳年老酒,經得起回味:咦,怎麼回事?轟轟烈烈,纏纏綿綿,交心交肺,肝膽相照!緣分埋在心裡,時時回憶,酒香依然。

緣是因果,原本是佛家教義,前世因緣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老話,有教化人心的功效。份,意思就是參與吧。緣粉從字義上講,應該是參與其中的某一段因果。人生多的是看似有緣,其實是有緣無份;或是有份無緣。前者如靈犀相通但天涯海角;後者如陌路夫妻同床異夢。

兩個星球按照天體運行的軌轍在各自的軌道運行,在某一點上它們相遇了,交軌了,並行一程然後又分開。人生的軌跡如同天體星球的運行。兩人在人生道路上某一點上邂逅,不計來路去程,結伴同行。無論這行程或長或短,形式名份如何,它就是緣分了。緣分不因長短濃淡而改變它的性質,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偶然的人物,緣分使一切偶然的因數成為必然的結果,變成此時此地的你我。無論做夫妻,還是做朋友,意氣相投是緣分的基礎。除此,應和緣分無干係。

緣分不是理想,靠追求能得到。順其自然是緣分的生成規律,對待緣分要抱知命豁達態度:來者即是緣,不來即緣無。紅樓夢裡林黛玉歎:千兩黃金容易得,人間知己最難尋。緣分的價值在錢財之上,財物吃得光用的光,而一日得緣受用無量。善待人生,珍重因果,修行到了,緣分自會降臨。

緣和運不是一回事。緣是人對人,互動溝通的;運是人對事,要靠點小本事,鑽營謀劃,看似運好,其實都是運動的結果。所以緣分和運氣是兩碼事。

人生一世,不是都能碰到緣分,或者僅此一回。因此,活著,就要懂緣識緣重緣。不妄求也不輕易放棄。做到三緣,人生必快樂,世界實美妙。

人是隨緣來到世上的。

星期二, 七月 6

一日出家的功德

資料來源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budaha-168/article?mid=4811&prev=4812&next=4810

一日出家的功德
《出家功德經》說:
一日,佛和阿難到毘舍離城乞食。有位王子和一群採女正在高樓上娛樂。
佛聽了聽音樂聲,就對阿難說:“王子過七天就會死,如果不出家就會墮入地獄。”
阿難便主動勸王子出家,王子接受了阿難的勸告。
前六天中,王子盡情享受,到第七天時,他便來到佛前請求出家,一日一夜修持淨戒。以此因緣,他死後升到四天王天,轉生為北天王毗沙門的兒子,和採女共享欲樂;五百歲的天壽窮儘後,又轉生為忉利天帝釋的兒子,壽命一千歲;然後轉生為夜摩天的王子,壽命二千歲;又轉生為兜率天的王子,壽命四千歲;轉生為化樂天天王之子,壽命八千歲;以後又轉生他化自在天,仍是王子,壽命一萬六千歲。如此七次往返六個欲天。最後,這位老資格的天人又投生人間,生在富貴之家,財富應有盡有。到了老年,他生起了厭世心,出家修道成就辟支佛果,度化了不可計數的人天。
七返六欲天的時間極其漫長,若匯集其間所享受的天福,決定是天文數字。因此,一天出家所獲的利益是:滿二十劫不墮惡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又可種下證果之因。由此可見出家功德無量無邊,無法比喻。經中說:假使有充滿四天下之多的阿羅漢,有人在百年當中,盡心供養他們衣食、臥具、湯藥,從無缺少,乃至阿羅漢涅槃之後,又分別為他們各自建塔,以花香瓔珞等種種供品供養,如此所獲功德不如有人為了求證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的功德。

所以,出家之法極其珍貴,千萬不要為了些許財色而貪著世俗、流浪生死,苦了自己生生世世。
《雜寶藏經》說:以前盧留城有位優陀羨王,了達許多事理。他有位夫人名叫有相,相貌端正無比,又有德行,深得國王的愛敬。
當時國家法規規定,國王不能自己彈琴。一天,有相夫人和國王在內屋遊戲時,她仗著國王的寵愛而讓國王彈琴,自己伴舞。她的手才揮起,精通相術的國王便發現她的死相已現前,活不過七天,就把琴放在一邊,長聲嘆氣。
有相夫人便問國王為何哀嘆,國王先是不肯回答,在多次勸請之後,只好如實告知。
夫人聽後非常恐懼,就對國王說:“我聽說只要以信心出家一天,就能升天。我想出家,求您開許。”
國王對她愛戀深重,放捨不下,就說:“這樣吧,到第六天時可以允許你出家。”
到了第六天,國王又對夫人說:“你答應我,升天之後一定回來看我,我就可以開許你出家。”
有相夫人發誓之後,便獲得許可而出家受戒。當天,她飲用石蜜漿後,腹中絞結,至第七日早晨就去世,因善緣而升天。
因天人都能知道宿命,有相夫人轉生為天人之後,便按照承諾前去會見國王,當時身光照亮了整個王宮。
國王問:“你是誰?”
天人說:“我是你的前妻有相夫人。”
國王非常高興,就請他入座。天人說:“我現在看大王,就覺得您臟得讓我難以接近,只因先前已有誓願,所以才來見你。”
國王聽後頓時覺悟,感嘆說:“夫人出家一日便升為天人,神誌高遠,令我自慚下賤,我今天為何不出家呢?聽說天人的一片指甲就和閻浮提的大地價值相等,我這個國家又何足為貴呢?”於是讓位給兒子,自己出家修道,證得阿羅漢果。
本來國王福報比夫人大,為何事隔一日就產生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尊貴的國王在夫人面前竟然感覺下賤? 《大智度論》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孔雀雖然有艷麗的羽毛莊嚴身體,但卻不如白鶴能高飛,在家白衣雖有富貴力,但畢竟比不上出家的功德宏深。)有相夫人憑著出家受戒的功德力,已經變成高飛的白鶴,優陀羨王只能抬頭仰望他的境界。
引教證說明
《本緣經》雲:“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墮三惡道。”
《僧祗律》雲:“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離三百六十三萬六千歲三塗苦。”以一天一夜出家修梵行,可以遠離三百六十三萬六千年的三惡趣苦。
《大寶積經》雲:“設滿恒沙界,珍寶供養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靜。彼則近菩提,摧破魔軍眾,出家不放逸,白法恆增長,不壞眾善根,遠離諸煩惱,舍於家業累,順道聖所贊。舍家離惱縛,除惱離魔縛,心解行無染,不久證菩提。”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士道”

星期二, 六月 29

小魔法:淨化你的食物



最近對能量的感受比較敏感,原本沒有什麼自覺,但是卻在買了一瓶冰礦泉水後,突然深深感覺到即便是一瓶簡單的水,都有他自己的個性與能量。雖然一直以來我想我們都
可以在腦袋中認同這個想法,但是,在最近體驗到時,真的令我覺得很吃驚呢

老師提醒我們買水不要買冰水,因為冰水解冰以後,壞的很快,我不信邪,還是買了冰水也成功退了冰。在進行活動前,要先喝一口水,我已經喝過該礦泉水多次,所以一直
都記得他的味道,但是我喝了那一口水後,發現整個水裡面能量都變成刺刺的,感覺上很不穩定,就算滴入花精,花精溫和的能量也很快就被水的能量淹沒,感覺不到花精的
能量了。而在那之後,我也嘗試喝冰水跟沒有冰過的水,冰過的水的能量,不像退冰了的水那樣不穩定,但感覺比較硬比較刺,而沒有冰過但是新鮮的水往往柔軟,甚至讓我
覺得那能量是有彈性的。

然後我就在想,一杯水也能如此,我們所吃的食物不也如此嗎?在靈氣一階時,有教導如何淨化食物,而在這次的經驗後,原本對淨化食物蠻不當一回事的我,突然深深的對食物開始尊敬起來。

以下貓想要藉由這次經驗提供一些食物簡單的淨化方法,雖然我們沒學過靈氣,但是仍就可以藉由一些小方法幫自己淨化食物與水哦。但是要先記得,在飲食之前仍舊要先挑選你的食物,新鮮、不過度條理仍就是最好的食物,不然你對著炸過的雞排一直淨化,也仍舊沒有原本新鮮的食物來的乾淨活力啊 
1. 讚美食物法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卻是我們很難做到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總是很忙,忙著看電視忙著說話忙著走路,忙著工作,似乎很難專心的吃飯,而這個方法的首要就是專心的吃飯。
因為專心的吃飯,專心的感受,我們就能夠感覺到食物的好滋味,就算是不怎麼好吃的時候,我們也能夠以感謝的心情去吃這份食物,而你內心的那份感動與感謝,可以在你慢口細嚼時,慢慢溶解食物的能量。
另外在吃食物之前,好好的勝讚食物一番,也是很棒的淨化哦,告訴你的食物或水,很漂亮,很新鮮,有很好的能量,甚至對著食物說,謝謝你,我愛你,都可以幫助食物的能量轉變為美好正面的能量。
2. 祝福食物法 將你的雙手放在食物上但不碰到食物,然後先感謝食物帶給你的能量,感謝食物給你的支持與愛,感謝大地之母、動物植物的犧牲與給予,讓你能補充好能量
,感謝完以後就可以祝福食物。
祝福也可以以許願的方式,你可以祝福水讓你吃完以後可以更有精神,或像藍慕沙那樣舉杯對水許願,這樣的祝福可以讓水接收,好幫助水的能量改變,成為對你更適合的能量水。
而這裡的許願與祝福建議以心靈改善為主,例如說,想要賺錢的朋友,可以祝福你的食物,幫助你對工作更積極,或是幫助你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感情上更溫婉更迷人等,於是你就可以這樣說:
『親愛的食物,感謝你帶給我的能量,感謝大地之母,感謝動物 植物 水源們慷慨的給予,讓我能夠更提升更成長,祝福這份食物幫助我可以更積極去面
對我的工作,並享受豐盛的生活,阿門 (也可以說心誠所願)』這裡的願望請以一個為限
3. 光淨化法:將你的雙手放在你的食物上但不要碰到食物,然後想像你的雙手慢慢的瀰漫著療癒與健康的綠色光,將這綠色光放置到食物上,讓光包圍食物並滲透到食物內。
有人可能會說,很難想像耶,那你就想想大自然內,讓你感覺到美好快樂的綠色是哪一種綠色?光穿透綠葉的綠色?還是湖水表面的藍綠色?還是水藻在水中搖曳發光的綠?
讓你的手發散這樣的綠色去淨化你的食物吧。雖然淨化往往都是用白光,但是貓一直都覺得白光吃進身體有點過強的感覺,如果有人喜歡白光,也可以用白光哦^^
然後啊,如果你想要為食物也增加一點其他的祝福,可以再將手充滿其他光,例如,想要增進自己的快樂,可以用開心的粉色或快樂的金色再把圍繞著食物的綠光整個包起來
,等於是用粉紅色把綠色跟食物一起包起來,並且顏色彼此不混合。這樣的想像比較辛苦,但習慣了應該也可以試試看哦。一樣,這裡多包圍的光請以一項為主。
另外貓仍會建議在使用光淨化法之前,先感謝你的食物,會幫助淨化的更快哦。
4. 靈氣淨化法:有學靈氣的朋友,就有工具可以用啦。跟課堂上老師教的一樣,先用感謝詞感謝食物的貢獻後,再以靈氣淨化就可以羅。
當然還有更多的淨化方法,但是貓仍認為,在進食的時候、飲用的時候,保持你的專注細嚼慢嚥,對食物滿懷感激之情,珍惜每一份食物,而不是看著食物一直想著天啊會肥
,天啊好難吃等等,而當有剩下食物時,也可以祝福它們之後將會到更需要它們的地方去。這樣食物的能量也可以慢慢被提升到對我們身體比較好的頻率哦。當然,那些加入的祝福與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變你的,但是耐心點,貓相信你的身體會告訴你有沒有改變的。當然也不能一天祝福,三天不祝福,或是每餐都吃雞排喝可樂,這就不是能量上的問題,而是你飲食習慣太差羅 
當然,盡量減少攝取自己知道本來就不健康的食物,會更重要啦,但貓想,大家可以學習慢慢改變飲食習慣,而不是壓抑,然後又變得過度想吃而暴飲暴食,反而傷害身體。
一起來慢慢改變自己吧!!!
http://www.wretch.cc/blog/catiggy/26236316

星期日, 六月 27

誠心誦念「出門生意經」 改變命運不求人


平易近人的佛法  恭錄「出門生意經」如下
  出門生意經。
  一賣就遇到觀世音。
  東也一群佛。
  西也一群佛。
  南也一群佛。
  北也一群佛。
  佛。佛。佛。一切吉祥。
  貨品全賣清。
                                摘錄自盧勝彥文集第181冊《指引一條明路》

  作法:只要在出門做生意之前,誠心誠意的點香誦念七遍「出門生意經」,生意就會自然好轉。

  一位地攤小販是蓮生活佛的弟子,在大環境經濟不景氣下,天天為了全家溫飽而煩惱。即使是帶家人到自助餐吃飯,一家人為了吃飽,在眾目睽睽之下,拼命舀免費的湯來喝。一頓餐吃下來,常常吃得羞愧難過,然而對現實生活依舊一籌莫展。蓮生活佛從「三昧」中得知此事,心裡感到很難過,體諒這位弟子沒讀過書,不識字,進入他夢裡傳授「出門生意經」。這弟子依照夢裡的教導,果真生意開始有人氣,家裡經濟狀況也漸漸好轉起來。

一位弟子的真實感應
  有位蓮花弟子在看完這「擺地攤的人」故事之後,感念蓮生活佛對市井小民的慈悲關懷,在一個星期天早上誦念「出門生意經」來改善自家的米苔目生意。於是她把「出門生意經」加以靈活運用,並且於結尾加上「米苔目全賣清」。結果是令人驚奇的大感應。才剛念完經文,馬上就有客人上門買米苔目,一開始客人買五碗,接著另一個客人買七碗,生意開始熱絡起來,蓮花弟子和家人在那個星期天忙得不亦樂乎,甚至獲利比平日多出了一倍!



在家修行的方便法門
   這位家裡賣米苔目的蓮花弟子,由於在工作之餘閱覽蓮生活佛所著的文集,所以可以把「出門生意經」活用。蓮生活佛以廣大方便度眾生,經文內放眼看去東西南北全是佛,佛佛慈眉善目,相貌圓滿,不管誰看到都心生歡喜。你歡喜,他歡喜,彼此祥合起來,一切就這麼簡單。心念轉變,所處環境的磁場也跟著轉變;快樂是一天,愁苦也是一天,要悲要喜,全在一念之間。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必他求,靜下心來閱讀蓮生活佛的文集,讓閱讀的力量來為生命加持!

星期五, 六月 25

心念,決定命運

心念,決定命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長命。無奈事與願違,生命中不如意之事偏多,在諸事不順、災厄不斷的遭遇下,很多人會開始嘗試「算命」,希望藉由相命來尋求「改運」。因此,求神問卦、問乩童、問籤詩、問簽杯、貼咒語、喝符水、改風水、改名……等等方法無所不用其極。此時,外道以神通、感應等迷信的民間信仰來為人消災解厄,自然而然就有那些喜歡談玄說妙、知見不正的人去附和。
學佛者不講命運,講業力。善業多則福報大,福報大則諸事順利,趨吉避凶。惡業多則福報淺,福報不足則諸事不順,災厄偏多。命的好壞是決定於自己的行為造作,是操縱在自己手中,不是讓別人算,別人也沒辦法幫我們改運,而是靠自己行善造福,累積善業。這是以福轉業,讓重業輕報,輕報化無,而得順遂的人生。
命運的好壞除了與「福報」有關之外,一個人的心念也往往在無形中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幸福快樂與否,不是擁有多少或擁有什麼,而是在於我們內心想的是什麼,此即「心念」與「心態」。什麼樣的心念決定什麼樣的命運,什麼樣的心態則決定什麼樣的遭遇。
例如,一個愛抱怨的人,因為常存抱怨的心態,久而久之,「抱怨」便成為他日常生活中慣用的語言,日積月累終成為他的專長,而此專長無形中決定了哀聲歎氣、怨天尤人的個性,以致他的遭遇充滿乖戾與頹喪。
一個愛批評的人,因為常存批判的心態,久而久之會培養出「看人不順眼」的習性,形成言談愛說負面,做事偏愛挑剔,做人愛看缺點的個性,如此則造成一個不懂得包容與善解的苦悶人生。
一個愛說是非的人,因為常存說長論短的心態,以致「說是非」成為他的專長,搬弄是非也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久而久之,「愛說是非」、「愛聽是非」與兩舌惡口相呼應,造成生活週遭佈滿「道聽塗說」與「危言聳聽」的論調。如此,讓自己的生活得不到輕安,生活不輕安也是一種苦,而是非纏身、煩惱攻心更是不幸與悲哀的人生。
個性、習慣、心態等均與「心念」有關,心念若不改,而風水、行業、名字等再怎麼改,也改不了命運。此即所謂:「環境不能改,但心境可以改」。同理,「人生不能改,但人生觀可以改」。
因此,一個觀念可以改變一個想法,想法改變則心態改變,心態改變則態度改變,態度改變則習慣改變,習慣改變則表現改變,表現改變則一生改變,一生改變就是命運改變。
所以說,「命」不用給別人算,「運」也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改,要好命就得學會「運命」,用正信與智信的人生觀來破除迷信與邪信的邪知邪見。
佛法告訴我們:「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均無不是業。」業力牽
引向善,則人生光明燦爛,業力牽引向惡,則人生哀愁黯淡。
善業要靠善念來啟發,惡業更要藉善念來戒除。生命過程中,心念時時刻刻與我們長相左右,好的心念就如一粒善的種子,會開出芬芳美麗的花朵,讓我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不好的心念就如一粒惡的種子,會開出厄運的果
實,讓我們嘗盡哀怨辛酸的人生。所以我們說:「心念可以決定每一個人不同的命運。」
「凡夫被命運操縱,而智者卻操縱命運。」又言:「人要運命,不要命運。」亦即告訴我們,命運雖有,但仍操之在我。好命不是靠拜靠求,也不是靠人加持灌頂。「一念心轉」則心開意解福就來,「一念清靜」則心誠意正運就通,「一心正向」則心正氣盛邪不侵,「一心向善」則一念善心破千災。扭轉命運的貴人不在遠方,「正念」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貴人。

星期三, 六月 23

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 職涯與人





分類:心理勵志

2010/06/14 23:37

資料來源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w!Gom64YKERUTH65m7vO4-/article?mid=28856&prev=28890&next=28829&l=f&fid=36


自由更新日期:2010/06/14 04:11

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 職涯與人
生雙贏之道 黑幼龍父子有話說
知名的「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以及身為企業主管的兒子黑立言,以新書《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大黑小黑有話說》,和讀者分享關於自己、家人、情感與希望等18件重要的事。
書封是溫馨的父子合照,內容可不是老套的對話或是說教言論,而是由撰寫者分別採訪「大黑」黑幼龍和「小黑」黑立言,以「大黑說完小黑說」的方式編排,對照出「大黑」和「小黑」人生觀以及對彼此的看法。
黑幼龍一開始即希望黑立言能多嘗試許多事,不要像他一樣懊悔,黑幼龍說:「但願你能及早開始去做。」而黑立言則打算傳承「黑家傳統」,延續黑幼龍至今仍寫信給4個孩子的精神,黑立言也想要多寫信給自己的兩個孩子,黑立言表示,和父親合作這本書,感覺好像在「為彼此寫信」。
相同的生活與血脈,大黑對孩子不打不罵的溫馴形象,雋刻在小黑的心版上;小黑跌跌撞撞的成長過程,大黑皆以欣賞的角度看著小黑長大。黑幼龍與黑立言並以經驗勉勵所有讀者,把握人生中許多難得的機會。
yes123就業博覽會 大黑小黑現身說法
yes123就業博覽會」第二場演講,將邀請黑幼龍、黑立言共同主講「求職,更要求得好人生」,以「但願你20歲就懂的18件事」的正面人生觀,分享職涯與人生雙贏之道。




星期二, 六月 22

別用無效的辦法來消氣

作者: 曾昭旭教授 2010-06-15


別用無效的辦法來消氣
雖然已經脫離現場了,但拖帶在身上的負面情緒要怎麼打發呢?
其實所有人都自然會在一次次的創傷經驗中發展出自己的消氣辦法,但這林林總總的消氣法中,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所以我們應該善加選擇,要選用「有效而無害」而不要選用「無效反而有害」的辦法。
★先說無效反而有害的好了!這意思是說:雖然眼前看來好像有效,但和其後產生的副作用比起來,卻早被抵銷有餘,所以總的來說是無效的,或說是划不來的。
★這就好比用吸食毒品來換取短暫的開心、興奮、High,卻不管藥力過後的倦怠、昏沉,乃至藥癮發作時的難受。到後來一定是效期愈來愈短,劑量卻得愈加愈多,副作用也愈來愈嚴重。這不擺明就是愚昧、划不來嗎?
★抒發情緒也是一樣,一個很普通的辦法是把自己的情緒轉發到無辜的旁人身上。於是長官不爽,部下就倒楣;大人鬧情緒,孩子就成了受氣包。這當然是不道德的,而冤屈受氣的一方也早晚會反彈報復回來,所以不是好辦法。
★其次,許多人情緒苦悶,老喜歡藉找刺激來宣洩,卻不知酒色財氣,不是傷身就是破財,乃至敗壞德性,怎麼算都划不來。年輕人血氣方剛,更容易用好勇鬥狠,飇車競速,或者靠黃色、黑色的媒體、讀物來抒壓,這都可以算是副作用過大而無效有害的辦法,當然是不用為妙。

星期日, 六月 20

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轉貼]

分類:修心養性
2010/04/17 17:16

[轉貼]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天,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盛裝前往禮見佛陀,請求佛陀及僧團能在舍衛城住上三個月,接受他的供養。
  佛陀默許了。
  波斯匿王就在王宮 外面,搭建了一座大講堂,並要求朝中的大臣們,也一起發歡喜心供養。
  在一次飲食供養後,波斯匿王對佛陀說:
  「世尊!我曾經聽世尊 說:布施給畜生,可以得到以百計的福報,布施犯戒人為千,布施持戒人為萬,布施離欲外道為億,布施向須陀洹則難以計算,更何況是須陀洹以上的聖者了。我今 天供養了世尊及眾比丘僧,因此,所獲得的福報與功德,應當是難以計算的。今天,我已經算是功德圓滿了。」
  佛陀聽了,告訴波斯匿王說:
   「大王!不要這麼說!作福是不嫌多的,你怎麼能說已經功德圓滿了呢?為何說作福不嫌多呢?因為眾生的生死輪迴,實在長遠得難以計算。
  在很久 以前,我們住的地方有一位名叫『地主』的大王,皇后名叫『日月光』,太子名叫『燈光』。燈光太子長得十分端正,後來出家修道成佛,並且陸續度化了八十億眾 成阿羅漢。
  地主大王在太子成佛後,迎請燈光如來入宮親自供養,並且發願終身供養如來及八十億眾的阿羅漢,獲得了燈光如來的默許。
   地主大王充分供養了燈光如來七萬年。
  燈光如來入滅後,地主大王又建了許多寺廟、寶塔,持續供養其他阿羅漢,直到他們一一入滅,並且也為這些阿 羅漢的遺骨建塔廟供養,這樣又過了七萬年,直到燈光如來所傳的佛法消失了,才去世。
  大王!那位地主大王不是別人,就是我的前身。那 時,我七萬年供養如來,七萬年供養舍利,只想以此所作的功德,在生死中得到福報享用,而不曾修道求解脫。大王!你知道嗎?當時所作的福德,到現在已經全部 耗盡了,連毛髮般大小的福德也沒留下來。怎麼會這樣呢?正是因為,生死輪迴長遠得難以計算,以致在那麼長的時間中,再多的福報都會被耗盡,不留一絲一毫。
   所以,大王!不要說:今天我作福已經功德圓滿,你應當說:今天我所有身、口、意的所作所為,都要趣向解脫,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但求能得到長遠無量 的安樂。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教說,不由得毛骨悚然地害怕起來。一陣悲傷哭泣後,以手抹掉眼淚,向佛陀頂禮,承認自己的 過失。他說:
  「世尊!我真是太愚笨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我以五體投地之禮,表示我改過的心意。以後,我不會再那樣說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 悔。」
  「太好了,大王!你能懺悔改過。我接受你的懺悔,以後不要再那樣說了。」
  這時,在大眾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來 讚歎佛陀對波斯匿王的勸勉,並且以自己的前世為例,印證應當趣向於解脫,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的教說。她說,三十一劫前她的前世,是一位名叫「純黑」 的差使,他在野馬城供養當時的式詰如來,供養後,發願要以這樣的功德不墮三惡道,來世見佛聞法而得解脫。她就是以這樣的因緣,今世得遇釋迦佛,從而修道得 解脫的。
  佛陀讚歎她是聲聞弟子中,信解脫第一的比丘尼。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二三品第一經》。
  二、作福不嫌 多,因為生死長遠,再多的福報也不夠用。從「再多的福報也不夠用」這樣的警覺中,知道要將福報善用於有益生死解脫,才是正途。
   三、說過去的某某,就是現在的我,成為經典中的一種體裁格式,稱為「本生」。這類格式的經典,其集成的時間並不太早,約與《增一阿含經》集成的時代相 當。(參考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八章第四節〉)
  四、「本生」體裁之類的經典,後來繼續有蓬勃的發展,對修長遠菩薩行以成佛的大 乘思想,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



貪小錢,失大節 -- 轉貼

分類:修心養性
2010/03/22 16:10

貪小錢,失大節

 
每次進出捷運站,以琳看著爸媽和哥哥刷卡總非常羨慕,常常問我們說:「甚麼時候我也可以刷卡呀?」我們總告訴她:「等妳再長大一點,就可以自己刷卡。」

她等呀、等呀,今年九月上小學一年級,於是再度問我們說:「我可以自己刷卡了嗎?」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到底小朋友多大需要買票,但總想說,反正能夠不花錢就不花錢,不必急著給她買優遊卡。

不過有一天,以理突然指著捷運站外的牌子說:「爸爸,這上面寫著,小朋友如果滿六歲,身高也有115公分的話就得買票,以琳已經過了六歲生日,身高也剛好115公分,那她應該要買優游卡了。」

真是的,這小孩哪知道錢不好賺,一副要我們趕快幫以琳買優游卡的模樣,我只好裝糊塗的說:「好吧,那我們去問問看捷運站的人,看以琳要不要買卡?」然後我們就一起帶以琳去給捷運站工作人員看,並指著以琳問說:「請問她要不要買票呀?」工作人員說:「她這麼小還不用。」我就很高興的跟以理、以琳說:「工作人員說不用票拉。」

但下次又經過捷運站時,以理還是對我說:「爸爸,可是這裡明明寫著說滿六歲及115公分就要買票呀。」於是我再一次裝糊塗,又帶她們2人去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不是同一人)再次說:「這小妹妹不用買票呀。」他們兩人也有聽到,於是,我又樂得不用花錢買票了。

沒多久,我收到一封網路流傳的信件,信件有點長,我刪了一些,但重點都還在。

信件一:

當信任瓦解,社會也就崩潰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

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30天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  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朋友回答:「沒有」「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  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您了解了這道理。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我原本想說,小孩子不用票,能省就省,但你可以想像得到,我在收到第一封信後,馬上就去買一張優遊卡給以琳了。過沒多久,我又收到第二封信,內容如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 一次次的 失敗,使他憤怒。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中國人。 最後一次,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 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

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

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卻還是對方最後 提到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 ,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但丁)




我很後悔沒有及早買優游卡給以琳,還故意裝糊塗去問工作人員,其實生活中應該還不少類似的事情,這些都來自於我的劣根性,如果我不希望小朋友也承繼到這些劣根性,我自己就得先行改正。

事情還沒結束,話說以琳有了優游卡後,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兄妹常常自己搭捷運,有次哥哥返家跟我們說:「爸爸、媽媽,以琳刷卡進站後,又刷卡出來,然後再進去,這樣會不會多花錢呀?」我們真是氣到笑不出來,只好重重告誡以琳,這樣會多花錢,不能這樣玩呀。

還有一次,我接到捷運站工作人員打電話來說:「有張陳以琳的優游卡,被旅客撿到了,麻煩到某某站領取。」原來,這小妮子覺得有優游卡很得意,常常把優游卡拿來甩,就這樣甩不見了,她也不知道,還好我們預先料想得到,早已在她的優游卡留下電話。

當然,接下來,她就被規定優游卡只能放在背包直接刷,不能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