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大陸各地飲食習慣殊異,南甜、北鹹、東酸、西辣,因此發展多元化產品成為台商必備工具,在通路決勝負的時代,只有藉通路打品牌,品牌取通路的策略下,才是致勝的王道。
台商食品業在大陸有所謂四大天王;康師傅自天津起家,循清兵入關路線,直取中原;旺旺集團從毛澤東故鄉湖南出發,掀起一場二、三級城市的農村通路革命;龍鳯食品則在上海發跡,打響品牌戰役;統一集團仿效太平天國洪秀全自南而北的起義格局,都成功建立新版圖。
而從這些經驗來看,今天誰能夠做到中國大陸的食品之王,誰就具備了成為食品業世界第一的條件。
案例背景
旺旺前身是宜蘭食品工業公司,創立於一九六二年,從事外銷食品罐頭代工製造。自勞力密集的產業逐漸沒落,經營逐漸陷入困境。當時年紀不到三十歲的董事長前蔡衍明,剛接下父親的棒子,苦思克服困境之道,他的想法是,代工並非長久之計,公司要經營下去一定要轉型,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一九八一年,蔡衍明開始到國外考察,尋找適合公司發的新產品。因為日本在食品產業方面,技術比較先進,跟消費者的口味也比較接近,所以主要以日本為目標。在日本考察的結果,蔡衍明發覺米果的口感佳、口味特殊,而國內只有少量的進口貨,價格昂貴;加上當時台灣稻米生產過剩,政府鼓勵業者發展米食加工,在這些因素之下,蔡衍明決定與日本岩塚商社合作,引進技術,成為台灣第一家米果製造廠商,就是如此的轉變,讓公司起死回生。
旺旺仙貝推出後一炮而紅,成為台灣米果第一品牌;公司轉危為安之後,旺旺的雄心壯志仍熊熊燃燒。對食品產業來說,人口就是市場,因此要走出台灣才有機會發展,甚至能夠超越其他的食品同業。
一九九二年,旺旺評估了世界主要的市場環境之後,決心到大陸去發展。中國大陸人口佔有全球百分之二十,另一方面,對大陸的消費者而言,來自台灣的食品廠商,不管在台灣主人大誰小,在他們眼中都是一樣。在立足平等、大家都是從零開始。
一九九二年底,旺旺計畫透過大型的食品展售會,將當時在大陸市場上還極為稀有的米果產品介紹出去。展售會場上許多前來參加的經銷代表,對旺旺的產品讚不絕口,結果在一個多星期之中,接到高達三百多個貨櫃的訂單,而且都是現金取貨。讓旺旺公司又驚又喜,一方面高興產品這麼受歡迎,一方面擔憂一時沒有這麼大的產能供應如此龐大的需求,於是決定從台灣連夜趕工一、兩個月,出貨到廣州去。
不料當初下訂單的廠商,最後沒有一家依照合約拿現金來提貨。原來從大陸各地來的經銷代表,因代表公司及單位前來出差,不簽一點合約不能回去交差,所以根本就不是真的想買商品。
對當時的旺旺來說,在大陸沒有通路又沒有知名度,要銷售這三百個貨櫃的仙貝,非常困難,賣了兩三個月才賣掉一、二 十個貨櫃。眼看就要過期銷毀了,面對著幾百萬包的仙貝,蔡衍明決定將旺旺仙貝分送給上海、廣州、南京、長沙等地的各級學校,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手一包,結果卻變成一種活廣告。學生吃過米果之後反映很好,當時大陸市場上並沒有類似的產品,大家覺得不錯但是卻買不到,這種期待的心理,到一九九四年旺旺仙貝正式在大陸推出之後,馬上就爆發出來,銷售拉出長紅。當初蔡衍明「廣結善緣」、請學生吃仙貝的一念之間,為旺旺在大陸市場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
當初以米果仙貝打進大陸市場的旺旺,現在不僅已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也獲准於去年十二月,開始以美國存託憑證方式,在美國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買賣。旺旺逐漸將產品延伸到休閒零嘴、糖果、飲料、酒類,相當多元。從過去身處台灣宜蘭一隅,經營狀況岌岌可危的罐頭代工工廠,到今日工廠遍及大陸半壁江山,成為稱霸米食加工食品業的食品巨龍,旺旺一再地化危機為轉機,從挫折當中汲取經驗,近十年的深耕,讓旺旺成為大陸市場上最耀眼的台商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系統接受 5 種 HTML 標記:
< a > (建立連結之用)
< strong > 及 < b > (將文字轉成粗體)
< em > 及 < i > (將文字轉成斜體)
你必須有Yahoo!、Google
或其他支援OpenID的帳號才可以登入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