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五月 28

生命中的五個球-燁蓉的安心腳落


2010/02/25 21:35

生命中的五個球

幾年前,在一所大學的開幕典禮中﹐可口可樂的執行長(CEO)Brian Dyson,講到生活與工作的關係:

想像生命是一場不停丟擲五個球於空中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而且你很努力地擲著這五個球,不讓它們落地。很快地你會了解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

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這四個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他們可能會少了一角,留下無法挽回的記號、刻痕,損壞,或甚至碎落一地。他們將永遠不會跟以前一樣。你必須了解這個道理,並且致力為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麼才做得到?

別拿自己和他人比較,這只會降低了你原有的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特別。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不是你該列為遵循的目標。只有你才知道什麼最適合你。不要將貼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你必須將他們視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們。沒有他們,生命將失去意義。別讓你的生命總在依戀過去種種或是寄望未來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當你還能給予的時候別輕言放棄。只要你不放棄,就有無限延伸的可能。別害怕承認你並非完美。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脆弱的細絲緊密地串綁在一起。

別害怕遇到危險。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些機會學習勇敢。別拿愛太難找到當藉口而緊閉你的心門。最迅速找到愛的方法就是散佈你的愛;最快速失去愛的方法就是緊緊地將守著你的愛不放;維持愛最好方式就是給它一雙翅膀。

莫要匆徨地過著你的一生,那匆徨讓你忘了曾經到過哪裡,也讓你忘了你要去哪裡。

莫忘記,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去感恩。

莫害怕學習。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寶貝。莫漫不經心地地蹉跎光陰或口無遮攔。時間與言詞兩者都是,一放便收不回來。

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旅程。昨天已是歷史,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則是一個上天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現在」(Present)的原因。

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衛塞節或佛陀日的意義



【衛塞節或佛陀日的意義】

衛塞(Wesak)是古代印度五月的一個名叫「衛塞迦」(Vaisakha)的單稱。佛教徒指「衛塞」不是指哪一個月,是指一天,是神聖五月月圓日的那一天(農曆四月十五日),所以衛塞是月圓日的意思。

當西元一九六七年九月,世界佛教友誼會在泰國的曼谷舉行理事會議,議決原訂的衛塞節,改為「佛陀日」(Buddha Day)西元一九六八年四月世友會在大馬吉隆坡及檳城舉行第九屆大會,複決通過衛塞節改為「佛陀日」(如習慣用衛塞節仍可沿用),如是佛陀日乃示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智慧光輝,照耀全球,發揚慈悲平等教義,倡導世界和平,其意義更明達切合了。

大多數的假日或聖節,只紀念某一事,有時候是某人誕辰,或一國的獨立日,或戰勝紀功日,衛塞節或佛陀日,不僅紀念一事,而是三件事,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槃的一代史蹟紀念日。因佛陀降生、成道、涅槃,都在陽歷五月月圓日(The Full Moon Of May)也稱三期同一慶。

但有人稱做「花節」,因佛在藍毗尼園出世,傳說那時天上散下許多香花;涅槃時天上也散花。這天我們常在佛像前供花或香水佳果等,無論供什麼禮物,只是表示對佛的恭敬愛慕罷了。

至於佛教團體組織慶祝衛塞委員會,特別用花車遊行,懸掛佛教旗幟,這一切無非是吸引大家對這節日的注意,還有布施誦經等都是促使佛教徒行善修德,勿忘聖教。無論怎樣繁忙的佛教徒對慶祝佛誕,參加遊行等從不放過,而且快樂的、虔誠的參加,這是內心熱誠的透露,很自然的表現。

在中國是以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日,而近年以來也有順應時勢改用陽歷四月八日者。

花開花謝 - 潑墨、潑彩藝術家柯淑玲(蓮妙上師)

資料來源網址: http://www.lingko.com/art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Itemid=107


最近傍晚,我也學人家照顧整理庭園,澆花,施肥,除草。面對著這些爭奇鬥艷的花草,我陶醉欣賞著,也會驕傲的對來訪的朋友們吹噓一番,表現出一副花農專家樣:
「 這一朵含苞的玫瑰,明天會開了,那一朵明天會凋謝。」



最近看到一則小品文章:早上開的槿花,下午就謝了;下午開的旋花,黃昏就謝了;黃昏開的瓠花,早上就謝了,生命雖然都很短,卻都很守時。都很守時,意指都有他們一定的壽命。
有位行者問師父:「 槿花凝露,梧葉舞秋。此中現成事如何提倡?」這個問題是說:木槿花的花瓣上,凝著朝露,梧桐葉表露出秋的風光,從這個現象中,我們能體會出怎樣的「人生之真理」?
師父答:「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就算不下雨,花還是凋謝 ;不颳風,柳絮也飄零。

提到「無常」 ,人們總以為是風雨把花吹落了,事實並非如此。花開,就是走向凋謝的第一步,凋謝的因即已存在,風雨不過是助緣而已。但若以為「花開了總要凋謝,人既有生終鈴有死。」便以超然,冷漠的態度來面對,這是非常消極與無情的。

阿薩夫人是白隱門下得悟的女丈夫,當她的愛女去世時,她像一般的母親一樣的放聲大哭,同門有人就責怪她:「不是已經悟了嗎?」可是她一點都不加以理會。「悟」豈不就是!能哭能泣,不忘人性而又超越人性。不雨花猶落的「猶」,花還是凋謝了,裡面能哭能泣,就充滿著有情。

2010年6月26日 月偏食殊勝日預告!

資料來源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green-tara21/article?mid=23858&prev=-1&next=23855



分類:漢藏吉日
2010/05/24 00:01
2010 年6 月26 日 月偏食 (臺灣地區可見月出帶食) ★★

本次月偏食的最大食分 0.5368。全球本影食共歷時2小時42 分52 秒,半影食共歷時5 小時22 分07 秒。全程可見的地區僅澳洲東半部、紐西蘭及大部分太平洋地區。北美與中南美洲可見月沒帶食;歐洲、非洲大西洋水域則不可見;亞洲、澳洲西部可見月出帶食。 臺灣地區可見月出帶食。

臺灣地區可見月出帶食,本影食經歷時間2 時15 分24 秒,半影食經歷時間3 時36 分30 秒,食分達約0.54。右方表格內時間為以臺北天文館所在地經緯度計算之日食預報(計算工具參考美國海軍天文臺出版計算軟體所得)

日 時 分
月升 26 18 44
食甚 26 19 38
復圓 26 21 00
半影食終26 225 21

2010年7月12日,可見全食地區為南太平洋及南美洲南部陸地

http://www.tam.gov.tw/site/41f5d ... celestial-event.pdf

2010年佛陀四大殊勝節日


2010/05/19 12:01

 

2010年佛陀四大殊勝節日
(一)藏曆新年、佛陀神變節殊勝日藏曆1月:2010214— 315
(二)佛陀誕生日、成道日及涅槃日藏曆4月:2010514612
(三)佛陀初轉法輪殊勝日藏曆6月:2009712810
(四)佛陀天降節及殊勝日藏曆9月:2009108116
據經書記載:在普通殊勝日行持善法也有極大功德,尤其是在四大節日和每年的日食、月食的時候行持念咒、行善、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會呈十億倍地增上。也就是說,僅僅念誦一遍咒語,就能得到念誦十億遍的功德,其他所有善法也可依此類推。
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大好時機。能夠盡己所能地在這些節日中食素、戒殺、放生等等,是十分重要的。
藏曆一日為禪定勝王佛的時節作何善惡,增加百倍;八日為藥師佛時節作何善惡千倍;十日為千卻佛時節作何善惡十萬倍;十五日為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時節作何善惡百萬倍;十八日為觀世音菩薩時節作何善惡千萬倍;二十一日為地藏菩薩時節作何善惡億倍;二十五日為鄔金尊者(蓮師)時節作何善惡十萬倍;三十日為釋迦牟尼佛時節作何善惡九億倍;此為每月八大時節
佛誕日的歷史
關於佛誕日的具體日期,雖然在印度南、北傳的《佛傳》裏都有明確記載,但說法不一。《大唐西域記》卷六、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諸部所傳的不同。
另外,在諸多佛教經典中,關於佛誕日的說法亦多有出入。
《長阿含經》卷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佛本行集經》卷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定佛誕日為 二月八日 ;《修行本起經》卷上,記載佛誕日為 四月七日 或 四月八日 ;《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異出菩薩本起經》、《佛所行贊》卷一、《十二遊經》、《灌洗佛形像經》,定佛誕日為 四月八日 。
縱觀中國歷史記載,北朝多以 四月八日 為佛誕日;自南朝梁經唐至於遼初,大抵定為 二月八日 ;宋代南方用 四月八日 ,北方卻改為 十二月八日 (臘八);元代以來,南北趨於統一,均以 四月八日 為佛誕日。
而南傳、藏傳佛教則歷來以西曆五月的月圓日(相當於我國農曆即月之十五日)為佛誕日,並且於1954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次大會上,定此日為世界佛陀日。因此為了既尊重中國的歷史傳統,又體現佛法的莊嚴性和一致性,中國各大寺院除了仍以農曆四月八日為佛誕日外,自1990年起,增加每年西曆五月月圓日為佛陀吉祥日。
浴佛節的起源,相傳是因為悉達多太子在蘭毘尼園無憂樹下降生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九龍(一說是二龍)吐水洗浴聖身的而來。根據這個傳說,後世佛教徒為了紀念佛陀誕生,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淨地設灌佛盤,在盤中的蓮台上安置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釋迦太子金像,然後灌以香水,以表示慶祝和供養,就叫做「浴佛」或「灌佛」。這一天是佛教四眾信徒的歡喜節日。這種慶典,即為浴佛會。又稱浴佛節、灌佛會或佛誕會等。
漢地佛教是以 農曆四月初八 為佛誕日,而南傳、藏傳佛教則是以陽曆五月間的月圓日為佛陀的誕辰、成道日與涅槃日。
西元1955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於緬甸首都仰光召開第三次會議,曾定此日為世界佛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