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五月 1

敦煌莫高窟蓮花童子之研究


敦煌莫高窟蓮花童子之研究
2007/03/29
敦煌莫高窟第314窟 蓮花童子 石窟之研究
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畫及雕塑,記錄著中國各朝代的佛教文化,圖案及塑像之美麗文雅,是現今難見的藝術美學。莫高窟中的314石窟只有少部份的資料記載,因此只好從其它同期的洞窟來稍微研究。
第314蓮花童子石窟是隋朝時代開鑿的,隋朝結束了南北朝長期的分裂,國力漸強達到一個新的局面。而且,隋文帝等皇帝極力的倡導佛教,對後世影響很大,隋朝佛教遺跡也遍布各地。莫高窟現存隋代洞窟九十四個,並重修了前代的264、269、270、271、254、268窟,所以,有隋代畫塑內容的洞窟共100個,足以反映隋代興建情況之熱烈。在短短37年中大規模的開窟工程,都超過前代保存下來的壁畫數量總和,在莫高窟一千年的興建史上也是唯一的。
隋朝的統一也帶來了南北文化藝術的匯集與發展,隨著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貿易暢通,也開始與西亞文化的交流。隋代圖案裝飾融合中原文化藝術與西亞異域的風格,而繪出新圖紋。內容豐富生動多變,形象纖細秀麗。各窟圖案巧思獨創,並突破一佛二菩薩的格式,創造出一窟多尊,先是五尊,後來有七尊、九尊的複雜組合。
如第419窟塑像是一佛和迦葉、阿難二弟子,加上二菩薩共五尊。隋代彩塑,整個造型變得豐滿圓實,典型特徵是面相方正,鼻樑略低,耳垂加長,頭大體壯,上身長而腿短,開始擺脫“秀骨清相”而追求雍容穩重,往唐代豐肌圓潤的風格發展。


 
圖/419石窟 一佛 二菩薩 二弟子
裝飾的華麗是隋代壁畫和彩塑的共同特點。壁畫一般用土紅色作地色,繪以青、綠、黑、白,間以葉金裝飾,鮮麗多彩。從隋代開始,在佛的袈裟和菩薩的天衣上也繪上了漂亮的織錦圖案。社會富裕的發展,佛菩薩也從衣著的變化,反映絲織業發達,絲綢貿易興盛。另一個特別的是大量創作的維摩詰經變和淨土變,是引人注目的新內容。〈經變的意思是凡依據佛經繪制之畫,皆可稱為“變”。敦煌經變通常指將某一部甚至某幾部有關佛經之主要內容組織成首尾完整、主題層次分明的大畫。〉
“藻井”是洞窟中最高、最中央的部分,即洞窟的窟頂。在這裡繪滿圖案,以表示“天外之天”的意境,具有華麗的裝飾風格。藻井圖案是莫高窟裝飾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第314窟的藻井,井內大蓮花周圍的莖蔓蓮花上,四角各畫一持樂器蓮花童子,井外邊飾不是同一紋的反復連續,而是把不同樣式的小花──圓形、方形、四葉、八角形等組合成邊飾,或是以若干方格連成邊飾,格內畫種種紋樣。




圖/314藻井 四佛蓮花
又如第380窟的方井套疊藻井,井內為一旋動的大色輪。輪中坐一童子。色輪可視為變形蓮花,有“蓮花童子”義;亦可視為法輪,有“法輪常轉”義,這種方井套疊藻井,與北朝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設計上也有創新。
盤莖蓮花藻井,是隋代獨有的一種藻井,其特徵是井內為一八瓣大蓮花,蓮花周圍盤繞變形莖蔓忍冬紋,紋樣傾向自然形態。如第397窟藻井,井內大蓮花中亦有三兔紋,盤繞蓮花的莖蔓分枝上又各有一小蓮花,向、背、仰、俯各有變化。井外有圓形聯珠紋、忍冬紋、白珠紋三道邊飾,長大的鹼角紋垂幔也很精美。這類藻井還出現在第311窟、第390窟、第405窟諸窟,但設計各不相同,飛天蓮花藻井,井心都較寬大,大蓮花周圍畫若幹飛繞蓮花飛翔。
第407窟的藻井,井心塗天蘭底色,畫四飛天、二童子、二和尚繞蓮花飛翔,井外邊飾為翼獸聯珠紋。四層蓮花中心畫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由於畫家豐富的想象力,使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巧妙地代替了應有的六只耳朵。但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兩只耳朵。三只耳朵組成等邊三角形,表現了三兔活躍奔跑時的神態。蓮心奔跑的兔子和蓮心外飛翔的飛天,飄旋的天花方向一致,仿佛連靜止的蓮花也在旋轉!這類藻井裝飾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間,舉首高望感到空曠遼闊。總觀隋代藻井裝飾,形象新穎,千變萬化。




圖/407藻井 三兔飛天蓮花紋
蓮花童子紋是隋代圖案最活躍的紋飾,在龕楣上運用自如,舖展在長達7米的屋脊上,作為邊飾也是那樣精美。紋飾做莖蔓波狀展開,每一分枝上置一大蓮花,蓮花中有一伎樂童子或一摩尼寶珠。莖蔓上又有若干小蓮花,花有蓓蕾、有初綻、有盛開、向背仰俯各有變化。色彩以墨綠為底,粉紅、茶褐為花,淺綠及褐為葉,白粉勾線,顯得真實自然,富有生氣。且各窟龕楣裝飾個性顯著,有的以葉紋為主,遍地舖開,不留空地,蓮花童子隱於葉紋之間。有如壁紙、花布之美。有的以突出蓮花童子形象,童子各執樂器,配以小荷葉紋,上部光燄紋塗以青綠金朱,極盡裝飾佛國聖境之美。
( 網路資訊網路情報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系統接受 5 種 HTML 標記:
< a > (建立連結之用)
< strong > 及 < b > (將文字轉成粗體)
< em > 及 < i > (將文字轉成斜體)
你必須有Yahoo!、Google
或其他支援OpenID的帳號才可以登入留言喔~